首頁>>新聞>>>>正文

巴黎氣候大會上的“中國聲音”

2015-12-02 14:20:30|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臨近年終歲末,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為國際外交舞臺上最熱門的多邊活動之一。100多位國家領導人、近200個國家代表不顧恐怖陰霾雲集巴黎,共商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

  習主席陳述的一系列 “中國承諾”振奮人心

  1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演講,闡述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張。習主席與會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體現了中方的重視,也是對會議東道主法國的有力支持,“中國聲音”也成為響徹塞納河兩岸的主旋律。

  氣候大會談什麼?這是許多普通民眾常問的問題。根據日程安排,與會各國領導人將在開幕式後授權各國談判代表就氣候變化巴黎協議開展談判,建立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東道主法國對大會的預期成果包括四方面:一是達成一個能夠實現到2100年全球溫度升高與工業革命前相比不超過2攝氏度的全球性協議;二是匯總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三是妥善解決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四是調動企業、地方政府、個人等“非國家方”積極性,從各自層面或領域為應對氣候變化提出倡議和解決方案,對巴黎協議形成補充。

  總體來看,法國提出的目標可謂“雄心勃勃”。從氣候談判的往年曆程來看,這是一項艱苦的談判。針對巴黎協議,習主席在講話中明確提出4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這4個“有利於”猶如“中國聲音”的四根支柱,為發展中世界説話,給巴黎氣候談判定調。這既體現了推動各方解決談判分歧的政治智慧,也展現了推動達成協定的堅定決心。

  對於世界而言,習主席在大會陳述的一系列“中國承諾”振奮人心,贏得國際輿論廣泛讚譽。

  在國內措施上,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在國際合作上,除了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之外,習主席還宣佈新措施:中國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並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這表明,中國以鄭重承諾和實際行動,支持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國主張”為氣候談判指明瞭新路徑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氣候變化問題似乎很遙遠,氣候談判更是覺得與自己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氣候問題首先是環保問題。眾所週知,低碳、綠色在全世界都日益深入人心,成為時代潮流。與10年20年前相比,中國民眾的環保意識在加強,中國領導層也在從戰略上有新的思考與突破。最近,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理念列入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與全球氣候治理相呼應。

  其次,氣候問題更是個發展問題。對一個國家來説,這牽涉走粗放式發展道路還是走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問題。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發展模式”之變,中國政府提出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産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對於世界而言,由氣候變化導致的高溫、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正嚴重影響著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此外,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按照同一種發展模式走的話,對發展中國家就很不公平。

  其三,氣候問題更牽涉國際社會南北之間的角力問題。由於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必須堅守,各方應按照各自責任、能力的不同,為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制定有力目標。這是中國一貫堅持的原則。事實上,發達國家還有許多欠賬未還,“賴賬”現象也不少。比如,一些發達國家確定的減排目標與自身能力嚴重不符,甚至出現倒退。在向聯合國提交的“貢獻”中,絕口不提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等義務,令人失望。正因為如此,習主席提出: “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

  回顧以往,“哥本哈根之敗”讓氣候談判這些年一直處於低潮,是中國挺身而出才使得談判之路峰迴路轉。去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達成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給國際社會帶來一份“驚喜”。此後,中國於今年6月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目標,做出表率。而今,中國在巴黎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承諾,表明中國有誠意、有決心為巴黎大會的成功做出自己的貢獻。但也應該看到,氣候變化問題是全球的共同事業,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同心才能取得新突破。

  路漫漫其修遠兮。氣候談判牽涉各國根本利益,南北分歧的彌合絕非一日之功。幸運的是,巴黎大會上的“中國聲音”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活力,“中國主張”為氣候談判指明瞭新路徑,期待巴黎協議能如期達成,期待國際氣候治理秩序沿著公平合理、全面均衡的方向前行。(向腸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