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中非合作:轉型升級再提速

2015-12-02 14:26:19|來源:光明網|編輯:王瑞芳

  中非友誼的動人讚歌再度響徹廣袤的非洲大地。專家學者認為,當前中非務實合作已進入需要提質增效、全面推進的新階段,習近平主席此訪和峰會的舉行將為未來中非合作描繪新藍圖,向世界發出中非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推動中非關係實現新的跨越。中非合作論壇進入2.0時代“中非合作論壇是促進中非之間集體對話合作的重要平臺。“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都要舉行一屆部長級會議並出臺一系列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的舉措,是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重要引擎。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維克托·希科尼納表示,非洲國家需要吸引技術轉讓、提升人力資源培訓水準、提高産品附加值,在此背景下開展中非産業合作有助於“幫助非洲完善工業體系”。

  中非友誼的動人讚歌再度響徹廣袤的非洲大地。

  12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津巴布韋和南非,並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與非洲各國領導人共敘友誼、共話合作、共謀發展。今年適逢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週年,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辦的這一峰會備受中非各界矚目。

  專家學者認為,當前中非務實合作已進入需要提質增效、全面推進的新階段,習近平主席此訪和峰會的舉行將為未來中非合作描繪新藍圖,向世界發出中非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強烈信號,推動中非關係實現新的跨越。

  中非合作論壇進入2.0時代

  “中非合作論壇是促進中非之間集體對話合作的重要平臺。”11月26日,南非駐華大使多拉娜·姆西曼在預熱約翰內斯堡峰會的第十五屆藍廳論壇上表示,中非合作論壇是基於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建立的,有力推動了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和非洲區域融合。

  “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都要舉行一屆部長級會議並出臺一系列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的舉措,是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告訴記者,“從貿易額、投資額等數據來看,中非合作在2000年論壇成立之後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中國對非經濟增長貢獻率顯著提升。”

  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200億美元,是中非合作論壇啟動時的22倍,佔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由3.82%上升至20.5%;當前,中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300億美元,是論壇啟動時的60倍,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面對中非關係發展新形勢,中非合作論壇將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點和增長點。據悉,在本次峰會上,中方將在産業産能轉移、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投資貿易便利化、綠色發展、金融服務、和平安全等領域提出一系列重大合作計劃。正如中國前駐贊比亞大使周欲曉所言,約翰內斯堡峰會將讓國際社會看到中非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給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內涵,標誌著中非合作論壇將進入2.0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合作論壇15年來所走過的成功之路,其意義已經不僅局限于促進中非雙邊關係前進本身,對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也産生了推動作用。“論壇為非洲各國提供了加強交往、促進合作的機制化平臺。”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肖宏宇期待,論壇未來進一步加強對非洲一體化的政策支持,使非洲區域一體化的具體措施能夠通過論壇落到實處。

  産能合作升級中非經貿關係

  在本次峰會期間舉辦的中國裝備製造業展上,中國優質裝備將首次集體亮相非洲。這場非同尋常的經貿活動指向了中非經貿合作未來發展的方向——從一般貿易向産能合作升級。

  産能合作是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中非夥伴關係的最好詮釋。周欲曉將中非産能合作形象比喻為你有情我有意的“自由戀愛”,中非互有優勢、互有需要、互為機遇,産業聯姻是必然和明智的選擇。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正在向海外轉移富裕優質産能;而大多數非洲國家正處在工業化起步階段,非盟在今年通過的《2063年議程》及其第一個十年規劃中,就將加速非洲工業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列為首要目標。

  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維克托·希科尼納表示,非洲國家需要吸引技術轉讓、提升人力資源培訓水準、提高産品附加值,在此背景下開展中非産業合作有助於“幫助非洲完善工業體系”。

  我國在海外首次採用全套“中國技術標準”修建的電氣化鐵路——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鐵路預計明年正式通車。為應對埃塞俄比亞今年遭遇的旱災,目前這條鐵路已經開始在運輸救災物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由中國民營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投資興建的“東方工業園”是該國首個工業園,從事水泥生産、汽車組裝、鋼材軋製等行業的企業匯聚於此,帶動當地製造業蓬勃發展。賀文萍介紹説,如同埃塞俄比亞一樣,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具有突出比較優勢的國家也正在成為與中國産業對接的先行先試典範。

  “産能合作更能有效幫助非洲産生內生發展動力,更有利於加快非洲能力建設的速度,更能體現中方真實親誠的對非合作理念,是授人以漁、提質增效的最佳辦法。”周欲曉表示。

  知識共享推動中非深度交融

  除經貿領域外,中非合作的轉型升級將向各個領域全面鋪開。

  “中非合作的升級轉型就是要更多地轉向民間與民生。”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説。作為非洲大學培養的一名中國學者,劉鴻武堅信,中非合作中的知識與思想交流對未來中非關係發展具有根本性意義。他説,如同中國思想界孜孜探索中國道路那樣,越來越活躍的非洲思想界也正在思考非洲的自主發展道路。中非合作不僅指投資、貿易的合作,更意味著知識的共享與發展經驗的交流。劉鴻武強調,中非合作見證了“亞非知識”話語權的現代復興過程,這一復興過程具有極其深遠的世界意義,將對長期以來佔據主導地位的西方知識體系作出必要的反思與校正。

  劉鴻武進一步提出了推動中非人文交流合作的若干建議。中非雙方要相互借鑒“中國智慧”與“非洲智慧”,建立可以交流、理解、借鑒的知識與思想互通體,在關涉人類命運的重大命題上,發出雙方的聲音;中非學術機構要加強合作,共同研究探討新的發展觀、世界秩序觀、全球治理觀等;將中非智庫合作機制化常態化,建立雙方知識交流的大型數據庫平臺;探討籌建“中國非洲大學”的可行性並做前期嘗試;鼓勵中非文化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幫助非洲國家啟動“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保護”工作,加快中非雙方博物館、圖書資料中心場館建設等。

  馬裡駐華大使館一等參贊、曾在馬裡巴馬科大學任教的約羅·迪亞洛表示,一位先知曾説“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對今天的中國來説亦是如此,學問雖遠在非洲,也當求之。“只有通過更多文化與思想的交流,中非才能更好了解和欣賞對方。”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毛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