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清朗網絡空間助力“十三五”決勝之戰

2015-12-24 14:58:4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依法開展網絡空間治理,網絡空間日漸清朗。”這一判斷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互聯網治理階段性成效的高度評價。

  一、“網絡空間日漸清朗”深刻反映國家政治生態巨大變化

  網絡輿論與社會輿論互為表裏,互動折射,深刻反映國家政治生態的巨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黨心民心軍心有力凝聚,國家政治生態日漸清朗。這種清朗深刻觸動社會輿論的深層“臟腑”,直接反映于網絡輿論的表層“腠理”。

  “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來自於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強有力領導。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由執政黨的總書記親自抓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這一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新一屆黨中央的高瞻遠矚與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我看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儘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重要講話中就明確提出了“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治理目標。他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抓為作好互聯網治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政治指引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國內多個場合針對作好意識形態和互聯網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如,“互聯網真正……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佈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必須抓緊培養一批網絡科技領軍人才”,等等。近年來的互聯網治理實踐證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有些問題“抓和不抓大不一樣,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樣,只有動真格打硬仗,才能掃除頑瘴痼疾,取得人民滿意的實效”。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為作好互聯網治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政治指引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主抓之下,網絡輿論氣象為之一新,互聯網治理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二、“網絡空間日漸清朗”鮮明彰顯網絡輿論正能量日漸強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互聯網治理成效斐然。當前整體網絡輿論片面、過激、哄炒混亂的亂象已大為改觀,客觀、全面、理性的聲音漸成主流。

  網絡“霧霾”日漸消遁。前些年,由於諸多原因,互聯網信息內容一度“霧霾”瀰漫。網絡謠言、網絡詐騙、電騷擾、網絡黃賭毒等低俗內容與暴戾之氣充斥網絡,對現實社會生態造成極大污染。網上網下一些利益群體出於各自不同目的互相勾連,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一些人則借機炒作放大社會問題,境外勢力也滲透插手,試圖製造群體性事件。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經過近三年的大力狠抓與依法治理,尤其是新一屆黨中央以雷霆萬鈞之力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極大地凈化了政治生態,曾經充斥于互聯網網絡輿論的嚴重“霧霾”已經大為改觀。相關研究顯示,當前網絡輿論板塊已經發生重要變化,影響面大和社會危害嚴重的謠言明顯減少。而與此同時,近年來如 “感動中國”、“大國工匠”、“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表彰、“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等一系列的“暖新聞”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卻在大幅增加,體制內媒體微博和政務微博及時主動發聲,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網上網下“同頻共振”,極大地了激發了網絡輿論積極向善的“正能量”。

  網絡輿論自發治理形態已初步形成。從近幾年一系列突發輿情事件上來看,當前網絡輿論已經開始自發形成一定的反思與自糾能力,網絡輿論氛圍較前已經發生明顯改觀。如,對於網絡輿論多年以來持續出現的一些刻意詆毀和嚴重歪曲邱少雲、黃繼光、雷鋒等英雄人物事跡試圖虛無歷史的言論,廣大網民與媒體已經開始進行主動發聲,主動回擊。一些不明真相的發帖者之後也進行了反思與公開致歉。尤其是一些曾經擁有眾多“粉絲”、掌握很大公共話語權的“大V”與公眾人物,其不當言論的公眾影響力已經大為縮減,其本人的相關言行也收斂很多。據國家網信辦負責人介紹,國家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每天接受網民舉報多達幾十萬、上百萬。目前多數省級網信辦也建立了舉報受理機構,實現“通知刪除、譴責曝光、重點約談、建議關閉、通報表揚、舉報獎勵”,舉報獎勵資金已經連續3年遞增,今年以來共發放舉報獎勵資金達854萬元。這些變化有力地顯示出當前群眾主動參與互聯網治理的巨大責任感,我們的網絡輿論正在築起一道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銅墻鐵壁”。

  三、“網絡空間日漸清朗”充分體現依法治網取得積極進展

  堅持依法治網是互聯網治理的根本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近年來,相關部門切實加強網絡社會管理,依法治理網絡空間,不斷加大對互聯網亂象的整治力度,多部門聯合發力,全社會為之響應。據相關資料介紹,2013年,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倡導下,網絡名人達成共識,共守文明上網七條底線,共擔社會責任、共建清朗網絡空間;2014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以十條規定規範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與此同時,依法開展整治清理政治謠言專項行動、整治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行動等取得纍纍碩果,頒布的“約談十條”也成為所有網絡媒體進行自我約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兩高”關於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司法解釋相繼出臺;公安部門近些年來也加大了對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這一系列依法治理的重大舉措及時有力,使得網絡傳播秩序和輿論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戾氣大大緩解,正氣得以伸張。展望未來,不斷推進的網絡建設必將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13億中國人民。

  四、“網絡空間日漸清朗”必將為“十三五”決勝之戰提供堅強保障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建議》的説明中進一步強調,“制定和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建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的協調推進,事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

  互聯網治理既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承擔著為此次決勝之戰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建議》針對互聯網治理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如,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凈化網絡環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媒體數字化建設,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等等。

  “男兒心似鐵,試手補天裂”。面對艱巨複雜的互聯網治理任務,應有一往無前的巨大勇氣,全力以赴為決勝之戰凝心聚力,在互聯網治理與有效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上為“十三五”保駕護航。

  為人貴清,為政貴清。政治“清朗”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價值追求,“清朗”、“清明”、“清風”、“清廉”也是政治人物所能得到的至高褒獎。當然,這樣的褒獎只能來自於百姓民心。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日漸清朗”的網絡空間必將為國家“十三五”“決勝之戰”提供堅強的輿論保障。

  (作者:景向輝 中國社科院意識形態研究智庫副研究員/來源:黨建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