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一週經濟盤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12-25 16:09:14|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王濤

  原標題:《一週經濟盤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韓、中澳絕大多數商品貿易逐步迎來“零關稅”時代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本週,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五個主要任務;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多層次推進直接融資發展;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同時生效,絕大多數商品貿易將逐步迎來“零關稅”時代。

  作為中國下一年度經濟政策的“風向標”,本週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此,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解讀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是怎麼去引導新供給,形成新動力、新消費和新業態,來恢復經濟增長的活力。第二個方面就是調結構,讓産能過剩的企業把庫存逐步消化,使生産要素向新業態轉移。第三方面是放鬆一些供給約束,擴大有效供給,有效供給産生後,有效需求才能得到滿足。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著力從生産端恢復增長的活力,降低企業的成本。”

  這次會議還將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作為明年五個主要任務。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認為,這些任務將對於明年相關經濟政策的制定將産生直接影響:“對於未來的經濟、金融有直接影響的是兩個,一個是去産能,一個是去庫存。去産能主要是對一些基礎性的、傳統的行業要下功夫,包括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領域,這些是嚴重産能過剩。去産能就是下決心把落後的、過剩的、污染的産能淘汰掉。去庫存主要指的是房地産,通過化解房地産庫存來穩定房地産市場的發展。”

  在提出明年主要任務的同時,會議也透露出未來經濟政策的方向。比如,通過降低電價和物流費用等手段,打出政策“組合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等等。談到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的措施,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説,“要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發改系統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要求,穩定房地産市場。各個地方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庫存壓力還比較突出,各地發改委要抓緊推動制定化解庫存方案,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還要去杠桿,配合相關部門,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近年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長期問題是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融資渠道狹窄,企業更多依靠銀行貸款,不論是從效率還是成本來説,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都很不划算。因此,金融體制改革也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改革重點領域。

  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優化金融結構,積極發展直接融資。具體的舉措包括,完善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新興板,支持創新創業企業融資;增加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數量,研究推出向創業板轉板試點等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這些措施將為快速成長的創新企業打開融資通道:“加快直接融資意見,包括在上海建立戰略新興板,以及資産證券化的安排,都是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更順暢、高效、低成本獲得金融資産支持打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通道,未來隨著這些政策落實能夠提高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

  本週,中韓、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同時生效並實施第一次降稅。中國與韓國、澳大利亞的絕大多數商品貿易將逐步迎來“零關稅”時代。比如,中韓首次降稅涉及1649個稅目商品,包括韓國産的各種中藥材和大豆、燕麥等農産品。中澳雙方共有2402個稅目商品關稅調整為零,包括龍蝦製品、蟹製品、罐裝鮑魚等商品。

  隨著兩個自貿協定的實施,中國商務部官員表示,中國將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未來將形成周邊、“一帶一路”和全球三個層次的自貿區建設佈局。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説:“今後一段時間,力爭同我們周邊的大部分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同時提升已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的水準;今後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重點考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的合作,推進産能方面的合作;構建‘一帶一路’的大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跟世界上主要的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大國、部分發達國家和主要的區域貿易集團建立自由貿易區。”

  最後,我們再來關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23日,社科院發佈的《世界經濟黃皮書》預測,2016年世界GDP增長率預計為3.0%,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為20%。從中國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在“人力資本紅利”。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介紹説,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的一個重要背景。如果採取相應措施,改善勞動力市場的錯誤匹配,人力資本將得到有效的激活和釋放,並有望使中國2020年之前的潛在增速繼續維持在8%以上。“我們在二、三十年以前處在工業化階段,當時基礎設施、資本積累是瓶頸,我們通過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建設,把這些瓶頸一一突破了,突破瓶頸的過程就是增長的過程。當我們現在從工業化向服務業轉型,經濟增長的瓶頸就發生變化了,從過去的物質資本轉變為人力資本。當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瓶頸突破了,經濟增長潛力才能釋放出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