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人大常委會:城區養老院一床難求 農村多有閒置

2015-12-26 07:45:0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靳松

  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2.12億,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1.37億。預計2020年,我國老年人將達到2.43億。在我國老齡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少子無子家庭劇增,空巢、失能、高齡、貧困等多種現象疊加,各种老齡問題短期內同步呈現,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挑戰。

  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披露的情況。

  報告指出,“養老服務業現狀總體上與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絕大部分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綜合利用率較低,服務覆蓋區域和服務人群有限,服務內容單一。二是養老機構的佈局結構不合理,普遍存在城區“一床難求”、郊區農村養老院多有空置的狀況;支持社會力量辦民辦養老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三是農村養老服務水準明顯低於城市,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比城市更加突出。

  報告還指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嚴重不足。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力度不夠。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用地、融資、用人、政府補貼等方面缺乏統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政府有關部門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在市場準入、服務標準、定價機制等方面缺乏積極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服務。

  今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分組審議報告,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議。

  王乃坤委員表示,報告中指出“城區養老院一床難求,郊區農村多有空置”,建在郊區的養老院離家遠、條件差、服務水準低,所以城裏的老人不願意來,農村老人沒有進敬老院養老的習慣,家庭條件也不允許,解決這個問題肯定要改善養老院的環境,增強服務功能,提高養護人員的專業水準。但最關健的還是把社區養老服務的功能做強。

  “我曾經看過一組數字,我國2.12億老年人當中,90%是在居家養老,7%是在社區,就是社區的托老所,也叫日間照料,白天來、晚上走。只有3%是在養老院的,進養老院的老人,在農村就是五保戶,在城裏就是‘三無’老人。無論是從這個數字來看,還是從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來看,家庭還是重要的養老地方,居家養老應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王乃坤認為,實現居家養老必須要有社區服務功能的支撐才行,如果老人在家打一個電話,通過社區服務就能夠解決問題,多數老年人還是願意選擇居家養老。政府應該加大對社區養老功能的投入,在這方面舍得花錢。這件事情光靠政府的力量也不行,必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通過一些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包括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的組織。把社區養老服務搞好了,老齡化社會的供需之間的矛盾能得到有效緩解。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王鳳朝參加過地方人大組織的三級人大代表對養老機構建設的調研,他注意到了專業化養老服務人員明顯不足,尤其是具有專業水準的養老服務人員嚴重不足。許多年輕人,包括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養老服務人員以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護理能力不強,多數只能做到基本的護理操作層面,缺乏醫療、康復、護理以及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雖然近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總體上與老年人的快速增加,以及老年人護理、權益保障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他建議,加大對養老服務職業的培訓和支持。大力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準,推行養老服務人員免費培訓或者給予有效的補貼政策,提高護理人員的收入水準。對在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建議執行與同類機構相同或者傾斜的執業資格註冊考核和職稱評定的有關政策。儘快出臺養老服務人員試用和激勵政策,制定得力措施,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等到養老服務行業就業,並制定相應的入職補貼、崗位津貼等鼓勵政策。

  何曄暉委員表示有同感,她認為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建設非常薄弱,現在要想找一個專業護理人員很難。醫院的護工基本上都是農村40多歲的進城務工人員,這些人沒有任何專業的護理知識,如果家中有老人,不要説找護理人員,找一個好保姆都不容易。要讓老年人安度晚年,必須要把培養專業人才提到日程上,要加強專業護理人員的培養。

  報告指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嚴重不足。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力度不夠。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用地、融資、用人、政府補貼等方面缺乏統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政府有關部門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在市場準入、服務標準、定價機制等方面缺乏積極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服務。

  報告建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建立公平、公正、規範的養老服務業準入機制,集聚民間資本,推動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的生力軍。各級政府要著力解決在資源配置上政府主導與市場化要求之間的矛盾,重點解決民營養老機構在規劃、用地、金融等方面的問題。研究細化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鼓勵租賃供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盤活存量用地和利用集體土地支持興辦養老機構。研究制定養老服務業金融支持政策,創新養老服務機構投融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養老信貸産品。

  買買提明·牙生委員表示,我國養老服務從業隊伍較弱,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組織發育緩慢,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建議在招生、職稱、資質的認證和待遇等方面對他們採取特殊的差別化政策。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黃玉山説,報告裏提到了很多舉措,包括發展以社區為依託的家居養老服務,強化機構養老服務,還有醫護型養老機構等,這些都很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

  他舉例説,在他工作的大學裏有個護理學院,3年前做了個新嘗試,辦了一個“義工老人服務團隊”。在社會上招募了一批中青年婦女,都是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在大學進行了一年培訓,教她們做一些針對老年人的醫護、康復、心理工作。除了一年的培訓課程,還可以拿到一些生活津貼。完成培訓後拿到證書,憑證書可以到養老服務機構去從事全職或兼職工作。3年來已經培養了2000多人,效果還不錯,這是一種發揮社會力量、加強養老服務的舉措。

  “調動社會力量,經過醫療、康復知識培訓,建立起義工型的社會力量,可以彌補正規養老服務的不足。”黃玉山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