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悟空”睜開“火眼金睛” 首次獲取科學探測數據

2015-12-25 10:19:37|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蘭旻):24日,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成功升空後第7天,經衛星平臺測試、有效載荷管理器加電測試、科學探測器高壓加電測試後,第一批科學數據下傳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數據顯示,暗物質衛星的四大科學載荷:塑閃陣列探測器、硅陣列探測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測器探測到的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計數與地面預測計數率一致,表明暗物質衛星的有效載荷已開始正常工作。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是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于本月17日在酒泉發射升空,其主要科學目標是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24日17點55分,衛星飛行至114圈次時,地面支撐系統密雲站成功接收到衛星首批探測到的科學數據,並將其實時傳送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稱,“悟空”在24日上午經過兩次高壓加電過程後,四大科學載荷開始工作,衛星將進入2個月的在軌測試階段,“剛剛過去的114圈是一個完整的800伏狀態的工作數據,應該説衛星工作是完全正常的,有效載荷工作也是完全正常的,應該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從現在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為期兩個月的在軌測試階段。”

  據了解,“悟空”每天將傳回500萬個高能粒子、約16G的數據量,地面100余人的科學家團隊將對數據展開分析研究,其首批科學成果可能在6個月至1年後發佈。對於如何處理接收到的數據,暗物質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常進向記者介紹了相關流程:“數據下來以後,首先對每一個探測器標定刻度,總共有8萬多路電子信號,刻度好之後再用這個標準對探測器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初步第一輪信息,然後再根據需要,把我們感興趣的粒子按不同種類挑出來,得到它的能量方向和空間分佈,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據介紹,“悟空”具有先進的科學探測指標,觀測能段範圍為0.5GeV-10 TeV,能量解析度優於1.5%,是迄今為止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美國科學院空間研究委員會主席大衛·斯伯格認為,“悟空”將使人類在太空中對暗物質的探測水準再上一個臺階,“它將是有史以來進入太空的最敏感的探測高能粒子的實驗設備,它將在靈敏度上進一步超越現在國際空間站上的AMS(阿爾法磁譜儀)項目。”

  據悉,在“悟空”三年的設計壽命中,它將通過高空間分辨、寬能譜段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尋找和研究暗物質粒子,同時,將在宇宙射線起源和伽馬射線天文學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