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産能合作:中國新名片

2015-12-28 21:52:28|來源:瞭望|編輯:靳松

  2015年12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以下簡稱:上合總理會)簽字儀式現場。就在工作人員為簽字代表準備資料的間隙,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抓住機會與身旁的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爭分奪秒地繼續交談。兩位領導人顯得興致頗高。

  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天,在一頓早餐之後,李克強和馬西莫夫敲定了中哈雙方高達180億美元的多個産能合作項目訂單。

  此次上合首腦會議,李克強提出,上合組織應聚集力量,挖掘潛力,強化六大合作平臺的建設,推動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其中的重頭戲無疑是産能合作平臺的搭建。

  2015年以來,國際産能合作已經多次在雙邊以及多邊的會談中被提及,並迅速成為中國除了高鐵之外的另一張名片。

  “天價早餐”的輻射效應

  2014年12月15日一早,出訪哈薩克斯坦並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的李克強,與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坐在一起共進早餐。這頓“麵包+沙拉”的簡單早餐,細化了前一天李克強與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深入會談時達成的共識,催生了中哈雙方高達180億美元的多個産能合作項目訂單,因而被媒體廣為傳播。這頓“天價早餐”,被視作開啟中國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大門的重要標誌。

  2015年5月,這頓“天價早餐”之後不到半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

  《意見》還給出了這一工作的線路圖:將與中國裝備和産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國際産能合作的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自此之後,國際産能合作不僅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高頻詞,亦成為李克強在與外國首腦會晤或參與多邊會談時不可或缺的話題。

  2015年5月,李克強在出訪拉美期間表示,國際産能合作是工業化和再工業化的結合,也是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結合,必將有力推進世界經濟復蘇進程。

  2015年6月,李克強在巴黎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時提出中法開展國際産能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倡議。

  2015年11月,在吉隆坡出席第18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時,李克強表示,中方願將東盟作為開展國際産能合作的重要方向。

  根據近期舉行的中哈産能與投資合作第七次對話的項目清單,中哈兩國共收穫價值241億美元的52個項目。隨著中哈産能合作的進一步推進,這個新模式已被多個國家認可,目前中國已與17個國家開展政府間、大規模、機制化的産能合作,參照的正是中哈産能合作模式。

  高度契合是基礎

  2015年11月出版的《經濟學人》年刊,發表了李克強的署名文章《中國經濟的藍圖》,對國際産能合作的邏輯,文章進行了這樣的表述:“通過國際産能合作,將中國製造業的性價比優勢同發達經濟體的高端技術相結合,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優質優價’的裝備,幫助他們加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供給創新推動強勁增長。”

  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高飛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國際産能合作已經成為李克強的一張非常重要的外交名片,而這張名片恰恰也折射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兩個問題的關鍵。

  “中國既需要實現國內的經濟轉型,也需要消除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國際産能合作不僅將國內過剩的優勢産能轉移了出去,在國際上找到了新的競爭點,也為産能匱乏的國家再工業化助力,實現雙贏。”高飛説。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約1100億美元,2014年,中國企業參與的境外軌道交通類項目簽訂合同額247億美元,同比增長3倍多。2015年前4個月,電力、通訊領域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均達35%左右。

  “從內部因素來看,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工業化道路上發展較快,國內技術和産能優勢已十分明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石澤對《瞭望東方週刊》表示。

  另一方面,石澤説,中國的優勢産能恰好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再工業化以及國家戰略都有相當大的契合性。

  比如,俄羅斯提出打造歐亞經濟聯盟、跨歐亞大通道的概念;吉爾吉斯斯坦提出《2013~2017年穩定發展戰略》;塔吉克斯坦提出《至2030年國家戰略》;烏茲別克斯坦提出《2015~2019年烏茲別克斯坦生産本地化綱要》等。

  這些戰略計劃,大多涉及基礎設施建設。“但這些國家在技術、裝備方面相對落後,這恰好是中國的優勢。因此,通過産能合作將會加速或者擴大中國同沿線國家合作的經濟規模和品質。”石澤説。

  事實上,中哈兩國之所以能迅速敲定百億美元大單,關鍵就在於,中方提出的國際産能合作模式與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光明大道”計劃高度契合。

  “産能合作將會為中國同沿線國家合作打開新的領域,此次上合組織首腦會議,通過對如何細化産能合作的討論,將更好地了解合作夥伴的發展願景和需求。”石澤説。

  長期遭受電力和能源匱乏之困的巴基斯坦,對於中國在當地投資電力基礎設施十分歡迎。前來參加上合首腦會議的巴基斯旁遮普省首席部長沙赫巴茲·謝裏夫告訴《瞭望東方週刊》: “我們應當共同推動産能的全面合作,進而帶動區域繁榮發展。中巴經濟走廊已處於建設階段,這是中國政府和領導人表現出的極大慷慨和友誼。目前,煤炭、太陽能、風能以及水電等各類能源項目都在進行之中。”

  産能合作的配套舉措

  除了搭建産能合作平臺,在上合首腦會上,李克強還提出築牢安全合作平臺、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平臺、創新金融合作平臺、構建區域貿易合作平臺、打造社會民生合作平臺。這些平臺,都將更好地服務於産能合作。

  除此之外,李克強還建議考慮適時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以支持成員國進一步擴大本幣結算範圍。

  石澤表示:“中國已在支持上合組織經濟合作上作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金融方面,比如亞投行、絲路銀行、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

  “各方應當儘快推動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實現,使其能夠真正運作起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大多處在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經濟發展普遍面臨金融瓶頸。如果上合組織成員國在框架內經濟合作方面能夠得到金融支持,那麼對推動框架內經濟合作無疑非常有利。”石澤説。

  不過,高飛也坦言,建立上合開放銀行的挑戰依然存在。比如,俄羅斯已經參與亞投行和金磚銀行,受其國內經濟的制約,其很難有資金再加入中國倡導的另外一個銀行。

  俄羅斯經濟前景仍然不容樂觀。2015年前三季度,俄羅斯GDP負增長4.1%,全年或萎縮4%左右。日前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承認,2016年,俄GDP或仍將萎縮2%~3%。

  除了俄羅斯,其他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經濟狀況也不樂觀。根據哈薩克斯坦國民經濟部統計委員會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該國國內工業生産規模同比下降1.5%。受盧布貶值影響,哈貨幣堅戈在8月驟然貶值30%。

  將推動更多具體項目落地

  石澤告訴本刊記者,推動國際産能合作,中方需分析每一個國家的具體需求,以此找到雙方的利益契合點。同時,中國也要注重在上合組織平臺上,推動多邊合作,找到産能合作的突破點。

  大多數上合組織成員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以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為例,油氣出口都是其對華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動,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雙邊能源合作由可耗竭資源擴展至可再生資源。中國與上合組織各國在太陽能、電能、水能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帶動當地産業結構優化和中國電力等行業富餘産能消化,並在延伸産業鏈層面存在廣闊空間。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發展研究室主任謝國輝對《瞭望東方週刊》表示,俄羅斯至黑龍江的電網互聯工程已經建成投運,運行狀況很好。2015年1~11月,俄羅斯輸送至黑龍江的電量累計達到30.59億千瓦時,大約佔黑龍江用電量的4%。

  謝國輝認為,産能合作可以推動更多具體項目落地,例如光伏電池板,目前中國嚴重産能過剩,完全可以加大出口力度,促進國內光伏企業發展。還有電工裝備,目前中國在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裝備和技術上全面領先,可以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

  在上合首腦會議上,李克強指出,下一步應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探索構建以中亞地區為樞紐的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網絡。中方願為各國物流過境提供中轉服務,並建議加強衛星導航合作。

  石澤表示,互聯互通對於更好地推動産能合作十分重要,目前還需要把道路建設做好,使商品、資金、人員、信息等各种經濟因素流動起來,同時在基礎設施、港口建設、品質標準體系方面都應建立一個共同的規範。

  産能合作的風險防控

  冶金、電力、建材等産能合作通常需要建設配套設施,投入成本一般較高,運營週期也相對較長,因此,風險管控就顯得十分重要。

  此次上合首腦會議,各國總理還見證簽署了《2016-202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海關合作計劃》。

  “海關合作是成員國共同打擊走私、防止恐怖主義集團犯罪的有力武器,這對於推動經濟合作,維護上合成員國之間的安全有重要意義。”石澤説。

  “未來還需要把海關合作進一步做好,比如,共同制定貿易過境以及其他的海關標準,還需要通過多邊合作與磋商,形成規範化的標準,這對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務實合作將會非常有利。”石澤説。

  謝國輝告訴本刊記者,在全球經濟下行、各國基礎設施合作需求不強的情況下,國際間産能合作空間也受限;而一些合作項目也面臨國際政治、經濟風險。這是目前國網公司海外投資運營項目普遍面臨的問題。

  不過,這一客觀環境也使得中國企業應對風險能力得到磨練提高。謝國輝告訴本刊記者,近年來,國網公司風險防控一直在加強。

  “比如,針對不同類型(全資、控股、參股)海外公司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海外公司風險防範重點措施;針對不同類型國際業務(投資運營、工程承包、能源合作、裝備出口等),也相應採取不同的風險防範重點措施。”謝國輝説。(特約撰稿張傳瑋對此文亦有貢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