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善謀全局者 必先謀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

2015-12-28 11:44:55|來源:光明網|編輯:韓基韜

  【年終特別報道·大戰略 新圖景】

  即將過去的2015年,在一幅體現中國重大國家戰略、國家實踐的藍圖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善謀全局者,必先謀一域。

  2015這一年,京津冀三地突破“一畝三分地”的慣性思維,互相包容、互相補臺、深度合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壁壘,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謀發展。

  大視野下審視自己和兄弟

  連日來,本報記者行走在京畿大地上,談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話題,人們最大的共識是,三地內在的需求使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內在動力。

  地位高、體量大、實力強、變化快、素質好……北京擁有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北京也有自己的隱憂,一系列突出問題表面上看是人口過多帶來的,但深層原因是功能過多帶來的。北京人的認識是,首都的優勢只有納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空間來考量,才能夠得到更好彰顯和萃取。

  天津擁有我國北方最大、全國第三、世界第四的綜合性大港,海港優勢十分明顯。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科技、教育、醫療資源始終居於全國前列。但是,天津在創新驅動、消費驅動的動力以及整體發展後勁上,依然亟待注入新的更大的動力。天津人想的是,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質的飛躍。

  相比北京和天津,河北擁有的空間優勢令人羨慕。很少有人知道,保定市的面積比整個北京還大,張家口市的面積比京津兩地之和還多。河北的很多城市既處在京津冀區域範圍,又是中原城市群的一部分,發展成為區域節點城市、樞紐城市的潛力和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河北人也有心病,長期以來在巨大虹吸效應的影響下,河北人才、資源、資金不斷流出。堅決完成減産減能任務背後,是如何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巨大壓力。河北人始終堅信,像北京、張家口聯手辦冬奧會這樣的大禮還僅僅是個開始,河北定能在協同發展的大道上獲得與巨大付出相匹配的紅利。

  大課題前集體攻堅破題

  觀看京津冀的地圖不難發現,三地的地形酷似一片楓葉,西北是山區、東南是平原,同時面朝著大海。

  12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佈會,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相關負責人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介紹了各自的做法。與會記者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環境。

  曾幾何時,一場場濃重的霧霾,讓京津冀的視線模糊了,心卻更加近了。不僅僅是全力打好改善空氣品質攻堅戰,更要下最大決心寫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

  近兩年,北京在“壓煤、控車、減污、控塵”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共完成20萬畝京冀生態水資源保護林、76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改造;天津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投入4億元支持河北省滄州、唐山治理大氣污染;河北省大力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關停取締實心黏土磚瓦窯、拔煙囪三大專項行動,全省2780座實心黏土磚瓦窯基本關停取締,退出歷史舞臺……

  在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構建一個現代化的、立體的京津冀綜合交通體系也顯得十分緊迫。

  從2015年12月20日開始,北京市民率先享受到了“手持一卡通六城”的便利,率先實現一卡通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張家口、廊坊、保定和石家莊,這也是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的第一步。按照目前出臺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方案,將有27條城際鐵路縱橫聯通,總規模超過3700公里,京津冀交通先行理念正快速變為現實。

  大協同中誕生一個創新共同體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談到,推動京津冀創新驅動發展,要以促進創新資源合理配置、開放共享、高效利用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推動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發端于電子商務,在2015年持續發酵的“雙十一”“雙十二”網購大潮中,一款名為“超級自行車”的産品備受網民青睞。在“超級自行車”的發展歷程中,京津冀三地協調創新邁出的企業、産業、園區三大步伐,漸次清晰。

  “互聯網+自行車”的研發理念,是在北京提出的。首都文化創意産業濃厚的發展氛圍和人才優勢,無疑為這款産品的誕生起到靈魂作用。然而,首都“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也制約著産品的生産環節不能放在北京。研發團隊果斷選擇了具有先進製造業基礎的天津,並與老字號的飛鴿自行車廠一拍即合。接力北京互聯網産業及研發優勢,越來越多天津先進製造産業得以融合發展,走出新路。提質轉型後河北企業,作為原材料大後方,將愈發受到青睞。

  專家指出,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而且本身擁有一個非常完備的現代産業體系。京津冀既是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實施地、承載地,也將成為探索區域協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更是構築我國乃至世界研發創新、高端服務和“大國重器”的集聚區。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董城 陳建強 耿建擴 通訊員 王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