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樓市“去庫存”為主要經濟任務

2015-12-29 10:18:42|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王濤

  原標題:(年終報道•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樓市“去庫存”成為中國主要經濟任務 以人口城鎮化增加住房需求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時至年末,回看今年的中國樓市,可以用“冷熱並存”來形容。一方面,在購房利好政策刺激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回暖走高。而另一方面,從全國來看,房地産的投資增速依然低迷,樓市庫存量達到歷史高位。房地産市場供需結構的巨大矛盾,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多措並舉化解房地産市場庫存的壓力。

  樓市的走向,歷來牽動中國社會的神經。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今年1到11月,全國房地産市場的開發投資增速為1.3%。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達10.6%。與房地産開發熱度降溫相對應的,是高企的樓市庫存。據官方統計,截止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約6.96億平方米。而有專家測算,如果算上在建未售和待開工面積,全國樓市庫存量將超過80億平方米,按照今年以來的銷售速度衡量,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賣完。

  這樣的情況引發了社會憂慮。談到樓市的高庫存,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指出:“(高庫存)分佈主要在三、四線。因為有很多三、四線城市,第一個它是當初盲目擴張,第二個是人口凈流出。”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中國樓市的“病症”需要出手化解,“庫存高本來就説明房地産市場不健康,是‘病態’。房地産的‘病態’,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要想穩定經濟,必須穩定樓市,這也是樓市作為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功能體現。”

  一線城市剛需支撐、火熱銷售的背後,是大多數城鎮的樓市普遍陷入低迷。經歷了過去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房地産市場已進入整體存量階段,供需結構的矛盾引起了中央決策層的高度重視。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化解房地産庫存”明確列為2016年五大重點任務。主要思路是,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同時,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談到樓市去庫存的舉措時表示:“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要求,穩定房地産市場,各地發改委要抓緊推動制定化解庫存方案,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同政府去庫存的思路。他指出,城鎮居民基本告別了住房短缺時代,未來的主要潛力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口轉移,目前中國有2.7億農民工,如果有配套的扶持性政策出臺,會釋放出可觀的房屋需求,“如果政策給予扶持,提供降低稅負、信貸優惠、允許老家宅基地和耕地流轉融資的話,未來,3%到5%的農民工能在政府幫助下在工作所在地或者中小城市購房,(按人均住房30平房米的標準測算),約4億平方米的面積可以被消化。這個規模和比例還是蠻可觀的。”

  除了著眼“需求端”的潛力外,採取各種手段盤活存量,提高有效供給,也是政府的思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行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指出,政府還可以綜合採取一些措施,“按照中央的政策,政府要主動一些,採取各種辦法,幫助三、四線城市降價或者政府把存量住房買下來,租給剛剛進城、還沒有能力買房子的百姓。通過這些辦法,加快房地産市場的週期性的調整,走出低迷的現狀。”

  目前,除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地區的住房限購政策都已取消。為了去庫存,一些城市表態將給予購房者稅費和補貼優惠。中原地産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未來,還會有刺激政策推出:“無論是購房資格,還是戶籍制度改革,財稅制度的刺激,首付的優惠和利率的優惠,未來都會有繼續出臺的可能性。從目前的市場看,在2016年的年初應該就會有一系列的政策出現。”

  根據規劃,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樓市去庫存的問題,要在國家城鎮化戰略和人口流動趨勢的大背景下觀察。讓潛在人群買得起房、能夠留下、願意留下,各地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判斷,具有人口集聚效應的城市,去庫存的壓力並不大,還會迎來發展機遇,“部分三、四線城市是有吸納新人口的潛力的。有潛力吸引農村人口來定居的,未來一段時間,會看到經濟規模、房地産價格等都會往上走。”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