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中國航天將迎“高常密度” 三大看點值得期待

2015-12-31 15:18:46|來源:中新網|編輯:韓基韜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張素)歲末,“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為2015年中國航天圓滿收官。展望來年,中國宇航任務將從“高強密度”轉為“高常密度”,記者從中梳理2016年的三大看點。

  “頂天”——重大專項接踵而至

  2015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計發射19箭45星,實現“滿堂紅”。19次任務涵蓋了北斗導航工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重大航天專項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先後成功首飛。

  這一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年。綜觀五年間,重大科技專項成果纍纍:“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對接,“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在地外天體著陸,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全面建成,“高分一號”、“高分二號”等衛星陸續發射並投入使用。

  2016年,中國航天將向太空探索再邁出堅實一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于登雲對中新社記者説,2016年將實施2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其中既有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首飛,也有備受關注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表示,“長征五號”、“長征七號”將大幅提升中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中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將邁入世界前三的水準。

  與“長五”、“長七”首秀相伴,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正式亮相。目前該發射場已基本建成,正在進行“長五合練”。

  記者在承擔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看到,技術人員已開始維修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門前的活動發射臺,為2016年新任務做準備。

  “立地”——航天應用更接地氣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説,“十二五”期間中國衛星應用及産業化發展成效顯著。資源系列、海洋系列、風雲系列衛星均在各自領域發揮監測,為國土資源普查、地質災害調查、中國海域及全球重點海域、氣候變化等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以最新發射的“高分四號”衛星為例,這顆長期駐留在距地球36000千米上空的“天眼”將於2016年年中正式啟用。它兼具可見光與紅外對地觀測,既能監測森林火災,也能持續監控地殼溫度。

  來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衛星導航産業總産值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北斗相關的貢獻率超過30%,其中在精準行業、地理信息和基礎設施領域,北斗貢獻率已經佔到半數。未來,北斗將在重大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及多種機動電動車輛(含汽車)、多類智慧終端(含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和多樣化位置服務中得到進一步應用。

  此外,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于2015年12月成功發射,已獲取首批數據。2016年將陸續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等。

  “人合”——國際合作漸入佳境

  中國長城工業集團公司方面稱,截至2015年12月,累計完成42次國際商業發射、發射了48顆衛星,其中含8顆中國國産衛星,還提供了10次國際搭載服務。僅在2015年就成功發射“老撾一號”通信衛星,實現中國衛星首次出口東盟;成功發射“亞太九號”通信衛星,實現首次向國際成熟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衛星在軌交付服務。

  中國航天人正在致力於推動一條由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三大應用衛星系統為主體的“天基絲路”,這可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逐漸增長的衛星需求及安全需要。就在剛剛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白俄羅斯通信衛星已是“蓄勢待發”。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司長趙堅對

中新社

  記者説,“十二五”期間共簽署了31份政府間、機構間合作協議,中俄、中烏、中法、中歐等雙邊合作機制不斷深化,中美也在2015年重啟航天對話。“隨著‘十三五’期間一批國家重大工程實施及新的航天工程立項,中國航天將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推動國際合作。”他説。(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