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中國經濟砥礪前行 繪就“十三五”發展藍圖

2015-12-31 17:24:16|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領域改革持續深入,爬坡過坎,奮力前行。有經濟換擋的陣痛,更有化危為機的蛻變;有“十二五”收官的喜悅,更有描繪新藍圖的信心。這一年,我們共同見證了股市的驚心動魄,以及政府的重拳救市;“一帶一路”火熱推進,亞投行成立為其增添助力;還有房地産去庫存方針確定,供給側改革將引領經濟新常態。

  “看它還在漲我就沒有賣掉它,結果沒想到一兩分鐘之後就嘩嘩嘩全都跌下來了。我到後面連看的心情都沒有了。”

  “我是五月份入的股市,投入了一萬七,跌了將近五千。”

  今年初,A股市場迎來火爆行情,上證指數從3000點附近一路攀升,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創出5178點的近7年新高。不過,從6月15日開始,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行情逆轉,滬深兩市直線下跌。截至7月8日,短短17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暴跌32.11%,兩市市值蒸發24.5萬億元。多次千股跌停,讓投資者大呼“萬萬沒想到”。

  為穩定股市,國家有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市場信心,完善交易制度,抑制投機炒作,使市場信心得到修復。此外,備受矚目的股票發行由審核制改為註冊制改革,終於趕在年底前領到了“法制許可證”。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評價説:“(股市)許多制度不完善,上半年瘋漲而後暴跌,這顯然不是一個成熟、健康、能夠為經濟服務的市場,包括股票發行制度,債券發行機制(改革)等等,要在根子上、制度機制上,都做重大改革完善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除了股市,2015年的中國樓市可以用“冷熱並存”來形容,“根本讓你措手不及,然後再來去找原因,找不到,就是沒人來買了,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我們一直期望2015年會好一點,結果發現2015年比2014年還冷。”

  措手不及,福建龍岩市的一位私營房地産開發商李朝斌,這樣評價2015年的樓市。一方面,在購房利好政策刺激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回暖走高。而另一方面,全國房地産的投資增速依然低迷,樓市庫存量達到歷史高位。

  有專家測算,如果算上在建未售和待開工面積,樓市庫存量超過了80億平方米,按照今年銷售速度衡量,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賣完。鋻於房地産行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化解樓市庫存壓力,主要手段是通過人口城鎮化釋放住房需求。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説:“如果政策給予扶持,提供降低稅負、信貸優惠、允許老家宅基地和耕地可以自由流轉融資的話,未來3%到5%的農民工能在政府幫助下在工作所在地或者中小城市落戶(購房),(按人均住房30平房米的標準測算),約4億平方米的面積可以被消化。這個規模和比例還是蠻可觀的。”

  在變化之中,2015年中國經濟還正發生著深層次的變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説:“我們的經濟結構在調整中優化,消費額佔GDP的比重,5年前是50%左右,今年1-3季度已經超過60%,消費上來了,投資下去了。一、二、三産業結構也在改善,5年前三産的增加值佔GDP比重是44%,今年1-3季度已經超過了50%。”

  儘管今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在逐步下行,但依舊保持在7%左右的合理區間,是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的2倍多,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30%左右。鐵路、核電等高端裝備製造成為拉動出口的主力軍,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優化、品質穩步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更高。

  中國科技協會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羅暉説,創新驅動正逐步替代要素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國務院先後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概有20多個政策文件,主要是圍繞著創業環境、優化財稅、搞活金融,發展創業投資、創業服務、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等方面對創業創新進行了全方位部署,另外國務院成立了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際聯絡制度。”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穩增長的政策也在不斷加碼。央行年內已經5次降準5次降息;財政部向地方下達3.2萬億債務置換債券額度、啟動了總投資逾6500億的第二批PPP項目;國家發改委年內批復逾2萬億基建項目。這些舉措對穩增長,防風險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新型城鎮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也從藍圖轉變為了現實,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例介紹説:“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展開,按照控增量、疏存量的思路,啟動了一批示範項目。交通、産業、生態3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進展。改革創新試點示範也在穩步推進,這些重大戰略的加快實施,促進了各地區在更高水準,更高層次的開發開放,拓展了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度和關聯度也在不斷提升:“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正式發佈,一批大項目相繼推出;人民幣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國際化步伐取得關鍵性突破;亞投行也在年末宣告成立。

  可以説,面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國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即將到來的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將會怎樣?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繪就好了發展藍圖,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説:“目前,增長下行壓力大,投資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跌,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下滑,房地産庫存高企,各類風險增多,這些都是病症,經濟工作會議最後的診斷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

  分析認為,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以及資源配置的效率,供給側改革將在未來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我們也注意到,社科院不久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這樣預測,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不會出現硬著陸,經濟增速將在6.6%-6.8%之間。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