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雞湯”式假新聞才能讓感動真實
不久前,一篇題為《70歲老人和20歲少女在春運火車上的談話,當少女彎下腰後所有人都被震撼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號稱“感動了13億人”。然而,近日,有媒體卻報道稱,這篇感動13億人的正能量新聞竟是假新聞!
這個所謂的“新聞”是這樣的:在一輛大陸春運火車上,一位看起來不到20歲的瘦弱少女買到了坐票,但當她看到自己的座位上坐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時,寧可自己站著也不叫老人起身。後來,她彎下腰拿出自己的拐杖,車上乘客都被驚呆了。文末,作者甩出幾段雞湯,並附上少女的照片,遭網友瘋狂轉發。
這是假新聞,因為這個“感動13億人”的台灣少女稱從未來過大陸。一會為這個“最感人的事”興奮並大肆傳播,一會又最先跳出來宣稱“13億人都被騙了”。這個故事的確感人,很多人從中得到了情感慰藉,但感動未必等於相信,相信很多人就當聽了個故事,並未把它當成“真實存在的新聞”。
有人借此事宣示自身的“觀察力”,得出大多人“不會觀察人云亦云”的結論。然而試問,不管是後來被證明為子虛烏有的“哈佛校訓”,還是“牛頓被蘋果砸是假的事實”,證偽後對普通老百姓意味著什麼?有多少附加值?以前不久走紅的屠呦呦獲獎致辭“偽裝版”為例,很多人對她的研究成果難言具象,“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這樣的雞湯話語倒讓他們更有感覺,而這或許是他們從屠呦呦獲諾獎中唯一的收穫吧?所以與其説是雞湯,毋寧説是部分人觀察世界的特有視角吧?
社會輿論精英不要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你認為13億人都相信某個雞湯故事真相未必如此,你宣稱13億人被騙更有可能錯的離譜,因為當初很多人可能只是當故事聽,只是覺得其中有一定道理或啟迪,而未必當它的全貌就是真實新聞。至於説“公眾特別是底層社會喜歡心靈雞湯”,根本就是某些輿論精英的意淫,其中更多是傲氣和不接地氣。
享譽全球的《人類簡史》作者郝拉利説,人類文明就是智人想像建構的秩序,你可以説事情是虛構的,但道理卻可能是真實的。所謂高明人士一會傳播一個故事,然後宣稱“只能喝心靈雞湯的愚笨公眾竟然信了假新聞”,你心中的新聞或許公眾只當“有味道有情懷的故事”聽聽,誰關心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哪人或是否真的存在?假新聞或只是偽命題,還有,所謂的精英們能不能少些意淫,不要再用俯視的姿態説什麼“誰誰誰只能消化心靈雞湯”了?(何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