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寶能萬科股權之爭仍在發酵 險資兇猛佈局藍籌

2015-12-31 09:53:06|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陽):2015年年底,寶能係舉牌萬科的資本市場大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時至今日,萬科管理層和寶能係之間仍在激烈博弈,期間劇情幾經反轉,堪稱年末的一場“財經大戲”。而這背後隱藏的資本動向新趨勢,更值得關注思考。

  2015年夏天,寶能係旗下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在二級市場大舉收購萬科,持股15.04%,成為第一大股東。進入12月,“劇情”迅速展開,12月8日,安邦保險加入戰局,持股萬科5%。17日,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喊話:萬科不歡迎寶能成為第一大股東,整件事由此進入公眾視野。18日,萬科停牌,宣佈將進行重大資産重組。坊間流傳,王石要放出“毒丸計劃”了。所謂“毒丸計劃”,規範的説法叫“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

  深圳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解釋説,“比如説,不斷稀釋萬科的股份,讓現在的股東優先股買股份,讓你(寶能係)需要用更多的錢來購買股份,借此把這場保護戰繼續打下去。”

  不過,隨著事態的進展,這個選擇的可能性在不斷降低。22日,安邦持股比例增至7%,23日,萬科、安邦宣佈“在一起”。看起來,萬科放棄了“毒丸”,選擇了安邦成為自己的“白衣騎士”。“白衣騎士”也是反收購的一種戰略,就是第三方即“白衣騎士”以更高的價格來對付敵意並購,造成第三方與敵意並購者競價並購目標企業的局面。

  當然,安邦在整件事中的角色定位也幾經反轉,有消息説,安邦將受讓寶能係所持萬科股份,這讓安邦一下由“白衣騎士”變成了螳螂背後的黃雀,緊接著萬科公告否認了此事。

  到了24日,寶能係持股萬科升至24.26%,逼近30%的要約收購紅線。29日,萬科公告稱將進行新股發行收購一家潛在賣家公司權益。

  這場資本大戲還在繼續上演,問題隨之而來。為何萬科受到保險資金青睞?27年前,政府部門對萬科股權進行分割的時候,王石放棄了40%的個人股權,由此造成萬科現在這樣股權高度分散、沒有大股東的現狀,整個管理層持股只有4.14%,原來的最大股東華潤集團也一直對企業運營不加干預。因此為寶能係大舉增持提供了理由和機會,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證明寶能此舉有違規之處。

  而王石反感寶能係、稱其為“野蠻人”的主要理由,是寶能係使用的是數百億帶杠桿的保險資金進行股權收購,高風險的資金進入將改變萬科的企業文化。中銀國際證券投資顧問陳建中説:“前期也公佈了是1:3的比例融來的資金,這些資金的利息成本也比較高,從相關的數據來看,寶能的資金還有100多億。”

  而關於寶能係的發家史,坊間版本不少,無從考證。現在它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産和保險。從房地産業務出發,持股甚至收購全球最大的房地産企業,無疑是一個“有追求”的行為,從保險業務出發,高成本的保險資金需要在投資方面有優異表現,才能支撐靚麗的財務報表,進而維持保險資金的正常收支,國金證券非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徐飛表示,“以(保險公司最主要的)萬能險為例,結算利率已經很高了,大概在6%-7%,所以在投資端需要有積極的舉措,同時舉牌也可以在財務上有亮麗的表現,因為持股超過20%可以計入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標的的盈利和分紅可以計入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

  寶能係舞動數百億保險資金進攻萬科,不是個案。今年以來,險資已經在二級市場上大規模地舉牌藍籌股了。據統計,自6月29日以來,保險公司共舉牌54次。以前海人壽、安邦人壽、國華人壽等新銳民營保險公司最為活躍,而被舉牌的上市企業中,萬科A6次,浦發銀行4次,同仁堂和興業銀行2次。不難發現,大盤藍籌是保險資金的摯愛。國元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劉勘分析説:“像萬科、同仁堂、浦發銀行,有穩定的團隊、優秀的文化、比較有利的盈利模式、有很強的品牌效應,這些都是險資的選擇對象。通過舉牌成為大股東,把自己的資金進入的這樣的企業運作中,是個很好的捷徑,對險資今後的保值增值有很大幫助。如果我們新的IPO機制出來,再加上註冊制實施之後,中國股市的投資風格將會發生悄然變化,回歸價值投資。這些險資機構在經過多年的風險投資之後,開始對核心價值資産和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進行重點投資,是有其自身的戰略眼光的。”

  在萬科復牌之前,這場資本大戲還將繼續。應該看到的是,以險資為代表的金融資本正在兇猛地撲向優質産業資本,“資産荒”成為寶萬之爭背後更應深思的問題。

  中國經濟轉型期間,經濟增速放緩,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流動性相對充裕,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産的收益率下行。但市場對高收益率預期什麼時候都不會改變,於是,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標的稀缺,引發不斷膨脹的金融資本的困擾和焦慮,“資産荒”成為市場面臨的普遍問題。保險資金如此高調、兇猛地進軍二級市場,增持藍籌股正是這種焦慮的最直接表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