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販嬰黑色産業鏈:杜絕“自願賣兒”根本是解決貧困

2016-01-25 14:53:34|來源:長江日報|編輯:王瑞芳

  1月14日,四川和山東警方聯合在山東省臨沂市和四川省涼山展開抓捕行動,端掉了一個跨省特大販嬰團夥,一條販嬰黑色産業鏈浮出水面。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在這條黑色産業鏈中,被賣掉的嬰兒基本來自自願將孩子出售的父母。(1月24日《現代快報》)

  一位涼山的基層幹部這樣解釋當地的販嬰現象:過去由於鄉村超生嚴重,一些家庭無法撫養小孩,便以認乾爹、乾媽的形式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他人撫養,收養的家庭會給孩子親生父母一筆錢。漸漸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利用一些家庭的超生從中牟利。由此,一條集購買、運送、販賣于一體的販嬰産業鏈迅速形成,並在數年時間裏不斷發展壯大。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良知的墮落,人性的迷失,但無可否認,貧窮才是發生這一切的最大根源。2012年左右,涼山的販嬰案件發展到頂峰。賣掉一個男嬰,父母能得到2萬元的報酬,相當於一些賣嬰家庭一年收入的兩三倍。簡單換算一下,這些販嬰家庭的年收入不足萬元,月收入僅幾百元,即使是在貧困地區,這點收入恐怕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個家庭的溫飽,根本談不上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貧窮不是犯罪的藉口,筆者也無意于為那些準備賣掉自己孩子的父母做道義上的辯護。依照法律,他們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要認識到,一味的譴責和批判,可能同樣是不公正的。因為貧窮,他們的生活和尊嚴變得廉價,困擾于吃飽穿暖的基本生存訴求,法律和道德、人性與良知的概念很可能是模糊而不確定的。在這樣的語境下,他們抵禦誘惑和罪惡的能力相對薄弱,也更容易在是與非、善與惡之間做出錯誤的選擇。最終,他們既是貧窮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成為貧窮的施暴者。

  是非、倫理、價值觀等等,往往都要以個體尊嚴作為支撐。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手裏沒有抵禦墮落的資源,在日益狹窄的生存環境中,他們越來越沒有尊嚴,也就更容易淪陷,因為他們墮落的成本最低。

  這起跨省販嬰案,集中暴露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法律法規的滯後,監管和打擊的不力,以及基層治理的失范和失序。當然也能看到,隨著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這些問題也都在改進和完善之中。比如《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收買被拐婦女、兒童將被追究刑責”的規定,各地也加大了打擊力度。然而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人倫悲劇的發生,仍要從解決貧困、緩解和縮小貧富差距入手。賦予底層民眾抵禦墮落的資源,讓他們活出尊嚴,才不會輕易地喪失人性的底線。(吳龍貴)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