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小麥育種專家王輝:麥田裏的追夢者

2016-01-26 21:57:44|來源:央視網|編輯:楊玉國

小麥育種專家王輝:麥田裏的追夢者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他以田間地頭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

  作為一名育種專家,他選擇了小麥育種,一幹就是一輩子。

  他把五十余載的光陰奉獻給黃土高原,精心呵護著一株株綠色的希望;他用腳步丈量著三秦大地,把收穫的喜悅帶到黃土地上的千家萬戶。

  他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育種專家王輝。他秉承我國老一輩科學家踏實、嚴謹、執著、奉獻的精神,帶著“育得金種慰蒼生”的堅定信念,自青春歲月至古稀之年,腳踏實地,不斷破解小麥的“生長密碼”,也不斷培育更新我國優質、高産小麥的新品種。

小麥育種專家王輝:麥田裏的追夢者

  1943年出生於陜西楊淩李臺鄉一個農民家庭的王輝,青年時期正好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吃不飽”是當時正處青春期的他最真切的感受。“上初中到高一的那幾年,家裏糧食不夠吃,餓得人面黃肌瘦。”

  飽受饑荒之苦的王輝,切身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高中畢業時,王輝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西北農學院)農學系作為第一志願,夢想著通過掌握農業技術造福鄉民。

  大學畢業後,王輝先後在部隊農場和眉縣良種場鍛鍊和工作。1973年,王輝回到母校,在我國一代育種大師趙洪璋院士的指導下開始小麥育種工作。

  育種是一門辛苦活,讓人一年四季都沒有閒工夫。從9月初的整地、施肥、劃行、分區及佈置試驗,10月份的播種,冬春季的田間觀察記載、抗病鑒定及大田管理,春末的授粉雜交、選擇材料,盛夏的分類收穫、晾曬……王輝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地裏度過的。

  1987年,王輝被抽調到育種教研組搞教學,兼職科研工作。自此,他開始獨自進行小麥育種工作。

  早出晚歸,成了王輝的工作常態。他隨身攜帶的記錄本被不同顏色的筆寫得密密麻麻,記載著小麥的“株高、抽穗期、發育快慢、整齊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在王輝的辦公室,這樣的記錄本已堆成厚厚的一摞,足足有三四十本。

  在小麥雜交和收穫的季節裏,為了搶時間,王輝中午基本不回家,午飯由家人直接送到地裏,有時乾脆自備乾糧,餓了就“湊合吃點”。工作的忙碌,使王輝由最初的顧不上吃早飯養成了現在不吃早飯的習慣。

  辛勤的付出,終於結出了纍纍碩果。1991年,王輝孕育出第一個小麥品種“西農84G6”。此後,他培育出的新品種就像一顆顆倔強堅韌的麥種般,不斷地生根發芽、分蘗吐穗。

  而2005年,歷經18年培育而成的“西農979”是王輝及其育種團隊育成的11個小麥優良品種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個,它實現了王輝的夢想:把優質與高産、抗寒與早熟相統一。這一重要科研成果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也讓王輝榮獲2012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小麥育種專家王輝:麥田裏的追夢者

  截至目前,王輝已先後培育出小麥品種11個,累計推廣面積達1.53多億畝,累計增收小麥40多億公斤,新增産值90億元左右。

  2007年,“西農979”拉開了陜西首個優質小麥品種産業化的大幕,售價高於市場上普通小麥5%的價格,讓農民得到了實惠。農民高興地説:“種了大半輩子小麥,今天著實賣了個好價錢……”“這話聽了比喝蜜都要甜。”王輝這樣説。

  2008年,按規定王輝可以退休了。守著已有的榮譽,他盡可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心懷多年的癡迷,他怎麼能離開土地、離開種子?他説:“生産環境、自然環境不斷變化,沒有萬古長青的良種,育種工作沒有休止符!”

  育種是一個不斷逐夢的過程,在優中選優,永遠沒有終點,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如今,雖已年至古稀,但王輝心中依然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培育出一個産量潛力更高、品質更好、實用性更好、抗病性更全面的新品種,應用於農業生産,以使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