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啟示

2016-02-01 20:51:34|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啟示

  在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一家“機器換人”後的化纖企業車間內,一台機器人在車間內運送成品(2015年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定昶攝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題:奮力邁向中高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啟示

  新華社記者王希

  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躍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不斷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準。

  在起伏震蕩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迎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經濟總體平穩運行的同時,逐步走上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持續釋放的發展新路。

  因勢而謀:以新理念拓展新境界引領新作為

  日前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經濟依然是牽動與會者神經的熱門話題。儘管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9%,但全球財經界“大腕”們依然看好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前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論壇上表示,相信中國政府可以控制好經濟轉型,從依賴投資和製造業到更加注重服務業和消費。

  “中國的成績仍是了不起的表現。”波士頓諮詢集團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説,當前談論轉型的經濟體不在少數,但中國的改革和轉型比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更具有確定性。

  看好中國發展潛力與中國政府駕馭經濟的能力,是人們紛紛投出“信任票”的關鍵所在。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縱觀歷史與現實,深刻洞察經濟發展大局——

  環顧全球,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有利條件與風險挑戰交織。

  放眼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工業品價格下降、鋼鐵等行業利潤下滑等問題凸顯,病根在於供給結構錯配。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説,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內市場需求強勁,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迴旋餘地,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

  把握大勢才能堅定信心,保持定力。

  即使增速“下臺階”,依然堅定追求“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我們認識到,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的長遠發展問題,必須堅定推動結構改革,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習近平2013年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的發言擲地有聲。

  審時度勢方能運籌帷幄,成竹在胸。

  從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再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黨中央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道路的闡釋層層遞進,深刻揭示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引領擺脫“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開啟了調控理念與實踐的新境界。

  2015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將更加注重效益品質、注重創新驅動、注重公平公正、注重綠色低碳、注重對外開放的理念,向外界有效傳遞了發展的信心。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