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育種專家王輝:半世紀守望麥田 耕耘"育種夢"

2016-02-22 17:02:53|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谷士欣

  1995年,他的西農84G6小麥品種選育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他的西農1376小麥品種選育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他榮獲"陜西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2015年11月他獲得"2015感動陜西人物"稱號……

  如今的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者,卻依然躬耕麥田,潛心研究。半世紀的艱辛勞作換來的優良育種成果,不僅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百姓謀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他就是我國著名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輝。

  育種專家王輝:半世紀守望麥田 耕耘"育種夢"

  2010年5月,王輝(右)與團隊助手在查看小麥發苗情況。王輝供圖

  面對記者,他樸實而誠懇,"我要對得起這些榮譽,雖然老了,只要我身體允許,我還是要堅持,把這個事情能夠做下去。"

  夢想在青年時代生根發芽

  那個時代,大多數青年人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學。1964年,王輝如願地考入西北農學院。"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後,知道了農民餓肚皮的景象,所以學農是發自內心的。"心繫鄉親們的溫飽,王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業科學專業。

  在大學的那段時間裏,王輝對學習機會格外地珍惜,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農業專業的學生將來要面對生産,除了學習理論知識,生産基層技術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1968年,大學畢業後的王輝進入軍隊農場鍛鍊,經歷了艱苦的學習過程,但收穫也是豐厚的。在這段實踐鍛鍊中,王輝對栽培、育種、田間管理等生産類實踐操作有了基礎的學習和掌握,為以後的小麥育種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熱愛為原點 用豐收喜悅沖刷科研艱辛

  1987年,王輝被調到育種教研組搞教學,兼職科研工作。他便在學校的二畝育種教學實驗田裏搞起了育種研究。一開始沒有實驗經費,便用自己的工資去填補。人力不夠,便招呼家人來充當免費勞動力。每年9月整地、施肥、劃行、分區及佈置試驗,10月播種,冬春兩季進行田間觀察記載、抗病鑒定、授粉雜交及大田管理,夏季進行收穫、晾曬、室內考種選擇、試驗總結、試驗安排……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啟了王輝充滿艱辛和汗水的田間育種生涯。

  這一開始便是數十余載。在小麥田間,他是最樸實的老農,一滴滴汗水滴落進土壤,在四季更替裏和麥田融合成一幅幅播種或躬耕或收割的辛勤勞作畫面;傍晚在實驗室,他是最專注的科研專家,對白天麥田間觀察到的數據進行回顧、記錄和整理,每個小麥材料的農藝特性,發育快慢,等等數據都印刻在他腦海裏,歷歷在目。

  白天看,晚上總結,在腦子裏形成印象,是王輝多年堅持下來的一個習慣。"育種工作如果做不到這點,光靠記到本子上,就不管事。到最後的話,記錄和人是分家的。"王輝如是説。

  育種專家王輝:半世紀守望麥田 耕耘"育種夢"

  2012年10月,王輝在秋播。王輝供圖

  如果説數十年如一日的田間辛苦勞作以及嘔心瀝血的研究是王輝成功的關鍵因素,那麼熱愛小麥育種這個事業,就是一切的出發的原點。從最初為解決鄉親的溫飽問題這個單純質樸的夢想,到成功研製出眾多優良小麥品種,為民眾帶來真正的實惠,他始終心繫百姓,從沒覺得自己是在做什麼奉獻和犧牲,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對於他來説,最大的反饋無異於見到豐收的場景。"置身在西農979的廣闊麥田中,看到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就像金秋裏微風吹過麥浪,那份心情的舒暢愉悅可以沖刷掉一切疲憊和艱辛",王輝説。

  走出麥田實驗室,為把育出的優良品種帶到民眾面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真正的生産力,他又是一位最不辭辛苦的四處奔走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王輝説道:"雖然育種是比較辛苦的,但是一旦品種育成,看到對社會的貢獻,內心是非常高興的,有苦有樂,但是我覺得更多的還是甜。"在苦與甜中,一個個品種相繼出世……從1991年,他的第一個小麥品種"西農84G6"誕生,到西農1376,西農2611以及通過國審的西農979等小麥品種累計11個,推廣面積逾1.5億畝,累計增收小麥超過40億公斤,新增産值約90億元。

  育種專家王輝:半世紀守望麥田 耕耘"育種夢"

  2015年11月,王輝(左二)與團隊人員考察小麥出苗情況。王輝供圖

  不忘師恩心繫傳承 育種夢想薪火相傳

  一位年過古稀的老者,本可以功成身退,樂享悠閒。但王輝從未停歇,也從未想過停歇。他説:"育種是一個不斷圓夢的過程,永無止境。我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來奉獻更多更好的品種。"

  他心繫傳承,"我從當地基地的老一輩育種人以及我的恩師趙洪璋院士那裏學到了很多。所以,我也希望把自己在育種上的一些獨特的見解,特別是實踐經驗,傳遞給從事育種工作的年輕人,讓他們儘快地成長,儘快發揮應有的作用,也要將老一輩的育種情懷也一併傳承下去。"

  對從事小麥育種的年輕人,王輝強調,小麥育種不僅要重視實驗,更要重視田間實踐。他説:"育種工作就像管孩子一樣,不接觸孩子,就無法了解孩子的脾性。小麥也一樣,你只有經常去觀察和記載,才能知道這個材料存在什麼問題,從哪些方面進行改良。"

  他還強調要多進行生産調查,了解生産上的問題。他説:"育種是個探索創新型的工作。這個創新是否真正地符合農業生産的需要,只有通過生産實踐的驗證,才能確定。"

  "年輕人要有一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科學研究本身既可能有失敗也可能有成功。只有求真務實地去工作,並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工作,才能夠認識到哪些需要努力,哪些需要去克服,慎重地對待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事情才能做實做好。"

  王輝的學生孫道傑用這幾句話評價老師:"仲夏萬物競繁華,歸倉小麥待重陽。秋霜冬雪歲寒時,無邊新綠演滄桑。春風麥浪泛扁舟,濯纓採蓮蔚蒼生。" 如今王輝的身影依舊活躍在麥田,奮鬥在小麥育種的第一線。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王輝,忍得住寂寞,擔得起甘苦,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初心。心繫民眾之溫飽,用那顆質樸如麥穗的心,厚重如大地般深沉的愛,惠及陜北民眾,福澤中華兒女,更是我們每一個懷揣中國夢的青年學習的楷模。他是田間最質樸的"老科研",也是風吹麥浪裏最瑰麗的一道風景。(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華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