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香港無線TVB播放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爭議

2016-02-24 08:49:29|來源:環球時報|編輯:谷士欣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TVB)旗下電視臺在播放普通話新聞時,出現簡體字字幕,在香港社會引發爭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TVB數碼頻道22日將高清翡翠臺改為J5台,並在晚上8點半黃金時段播放普通話新聞時,被細心的民眾發現使用的是簡體字字幕。有媒體注意到,報道內容的圖説、字幕全部使用簡體字,家用電視不論選擇繁中、英文或關閉字幕,均不能轉換字幕。

  這樣的舉動引發一些爭議,有網民稱,既然TVB是香港電視臺,就應該使用粵語和繁體字字幕。一些激進團體稱,無線電視的普通話新聞字幕用簡體字,正式完成“央視化”,此舉將使香港漸漸喪失文化主體性。香港“新民主同盟”議員范國威質疑稱,TVB未以香港觀眾利益為先,“謀殺本土文化”,且利用大臺的地位強迫觀眾收看相關節目,將發起一人一信行動向相關部門投訴。截至23日下午5時,通訊局共收到逾萬宗投訴。通訊局稱,有關中英文字幕表達形式,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並無規管,由電視臺自行決定。

  對於引發的爭議,無線企業傳訊部副總監曾醒明稱,將來希望可以加強普通話新聞的服務,因為香港同兩岸的接觸越來越多,來自內地、台灣等地的朋友未必聽得懂廣東話新聞。他還表示,J5台大部分時間都是製作廣東話及繁體字節目,只有晚上8點半的時段播放45分鐘的普通話新聞,而既然是普通話新聞,使用簡體字有什麼問題?23日,無線又發表聲明,強調香港是國際城市,“新安排既可為各方觀眾提供更多選擇,亦照顧不同觀眾的需要”。香港中通社注意到,23日下午3時許,J5播出的財經新聞,以廣東話播出,配以繁體字字幕。

  繁簡之爭近來成為香港社會的敏感話題。去年12月,香港教育局提出關於小學中文科的諮詢文件,提及學生除了學習繁體字外,還應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一些人士和團體隨後表達不同意見,中文大學本土學社發言人劉穎匡稱,改課綱是“大一統”的政治理念,內地是想借語言文字融合香港政治。浸會大學前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甚至稱,“為簡體字花費課時,不如多學習一首唐詩”。2月,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宣佈即將在香港開設新店,卻沒想到因使用簡體字翻譯意外引發陸港網友的論戰。15日,香港教育局宣佈,香港所有中文教育課程均以繁體字為主,現在的諮詢沒有計劃、也沒有打算強推簡體字,所有指“政府要推簡體字”的説法均屬沒有根據的謠傳。

  推廣簡體字的運動,最早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視之為有助基層學習、幫助掃盲之舉,內地在上世紀50年代起大加推廣,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成為規範漢字。評論員沈帥青撰文認為,已熟用繁體字的學生,要看懂簡易版的簡體字,本身很快上手,加上近年內地圖書、電視節目流行程度上升,年輕人上網看的最新最快的美劇、日韓綜藝節目,大多也是簡體字字幕,他們看得多自然學會,何須學校再設課程來教?因此公眾實在無須過度反應。文章認為,説到底,學不學簡體字,與其説是教育問題,不如説是政治問題,港人著眼更多的地方並不是簡體字是否會拖累學生學習,而是擔心簡體字的“入侵”,將會取代繁體字的地位,觸及最敏感的港人身份認同問題。沈帥青同時提到,事實上,不少港人有時候也會貪方便使用簡體字,就算台灣的“臺”字,無論在內地還是港臺,大部分人也會為方便而使用簡體字。香港星島日報網23日援引相關評論稱,如果將繁簡強分優劣甚至當作身份標簽,是太過淺薄無知,而將問題泛政治化,強分正宗旁門,甚至給使用者扣帽子、安罪名,就無理且失禮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