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地方財政依賴房産 開發商:降房價有時政府會反對

2016-02-27 09:42:31|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渠鴻儒

  原標題:地方財政深患房地産依賴症 業內人士:降房價有時政府會反對

  地方財政深患房地産依賴症 誰在對降房價説不?

  誰在對降房價説不?

  “房價能升、能穩,但不能降。”對於市場上“降房價”的呼聲,北京一家開發商負責人2月24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道出了“開發商想降房價但自己説了不算數”的窘境:“房價是不會主動降的,各利益相關方都不允許這麼幹。”該負責人坦言,即便開發商想降房價有時也會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對,“儘管地方政府不會發文阻止降房價,但壓力很明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産去庫存,並鼓勵適當降低商品房的價格;然而,在落實這一政策時卻遭遇來自地方的阻力。國家住建部諮詢專家、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2月24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不好時,地方政府不讓開發商降房價,無異於讓開發商自殺。”

  對此,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對記者分析稱,中國的房價已經不是供求關係能左右的了,而是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實體經濟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更重,作為經濟支柱的房地産業就顯得尤為重要。”獨立地産評論員顧海波認為,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房價上漲推手

  買房和炒股一樣,是買漲不買跌。

  在這樣的邏輯之下,開發商一般情況不會輕易選擇主動降價賣房,而是儘量死扛。也有例外,那就是房價已單邊暴漲了近20年、越來越多的人只能望房興嘆、庫存壓力激增上了中央的會議議程、經濟低迷企業不得不現金為王……即便如此,開發商即使有了降房價的心思,行動起來也往往是阻力重重。

  降房價叫得最響的是想買房的老百姓(43.76,-0.650,-1.46%),整天喊房價太高,但就是買不起房子。與沒有房的不同,有房一族卻並不希望房價下跌,反而盼著房價上漲,因為一旦房價下跌,那他們的資産就貶值了。“有房者更有動力來阻止房價下跌。”一位多套房的房主説。

  事實上,房價裏有多少水分,普通老百姓並不清楚,但開發商很清楚。“主要在開發商那裏,他們的錢也是從銀行貸的。”上述北京開發商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現在的房子很多都不是開發商的,而是銀行的,房子降價賠得最多的將是銀行。”

  阻力還遠不止這些。

  “中國的房價已由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參與者包括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者和真正需求方等四方,相比利益方的強勢,消費者則自始至終處於弱勢地位。”張大偉表示,房價上漲的主力推手主要還是地方政府。

  這似乎還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

  據了解,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五六年前買下的土地,如果至今未開發,光地價就翻了數倍,完全可以坐享其成。“地價佔了房地産開發成本的相當比例,且一年比一年高,由此帶動房價往上漲。”我愛我家的一位工作人員説,地價比房價漲得更快。

  據上述仲介工作人員介紹,地價炒高源於政府採用拍賣的方式出讓土地,把地價不斷推向高點。而隨著央企大舉介入房地産開發,因為不缺錢又有政府背景,結果導致地王頻現,這一切都成了房價上漲的背後推手。

  除土地價格暴漲外,房地産的其他成本也在不斷上升,比如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可能有人會説,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房地産成本構成中所佔比例微不足道,對房價的影響有限。”長期為房地産提供鋼材、水泥的建材商劉冰明確表示,到今天為止,房地産仍然是暴利行業,是其他任何行業難以匹敵的。

  “成本增加,開發商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的,肯定要轉嫁到房價上去的。”劉冰説,儘管建材成本對房價的推動不大,但並不等於沒有推動,相反還為開發商提供了房價上漲的藉口。

  另外,房地産的規模效益明顯,並與中國的大小城市擴容相伴相生。據報道,當初廣州的城區面積僅一千多平方公里,如今已擴大至3800多平方公里。像廣州一樣,如此快速擴張的城市不在少數。

  水漲船高,房價降不下來,庫存則越積越多。數據顯示,到去年12月底,全國房地産待售面積為7.18億平方米,在建面積73.5億平方米,超過80億平方米的庫存。按照業內的估計,要去掉如此海量的庫存,至少需要6年的時間。“去庫存並非只是賣房那麼簡單。”張大偉説。 難解的癥結

  在過去十餘年中,各地方經濟的發展早已離不開房地産這一支柱産業,未來也很難從根本上轉變。這是一個解不開的結。

  “在縣市級的地方,房地産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産業,這就是為什麼中央進行調控,他們很難積極配合的根源所在。”四川省一位要求匿名的副市長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經濟發展落後的地方,沒有大的産業項目,只有依靠房地産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正是基於此,房地産成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惟一”的來源。數據顯示,2015年各地房地産銷售12.8495億平方米,政府拿了銷售額8.7281萬億元的73%;其中,房地産開發所需的土地供應,成為各地方財政的主要組成部分。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在一些地方官員看來,對於房地産業,無論中央怎麼調控,地方政府總有自己的算盤。

  “離開房地産,各行各業都將受到打擊。”上述副市長表示,房地産的帶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能帶動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房子是居住的,更是一種理想的投資品。在銀行利息很低、股市風險較大等因素催動下,房子成了最為保值增值的投資品。

  “從商品房誕生至今,可以説其價格行情一路高奏凱歌。即使有房價下挫的時段,那也是短暫的。”一位炒房者説,房子超強的增值能力,像興奮劑一樣令人振奮。許多已經買過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巨大增值所帶來的好處,進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買房。

  對於市場上“降房價”的呼聲,廣西南寧鼎盛聯合置業董事長任爾翔説,只有地方政府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推出更多實質性優惠措施,開發商才有降價空間,房價才能穩住。但問題是,如何讓地方政府學會為自己的錯誤買單,讓市場機制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讓房價有漲有降,恐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