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善用“網動力”夯實農村扶貧“地基”

2016-02-29 13:36:45|來源:未來網|編輯:王瑞芳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已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就明確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前段時間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也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消滅貧困,向美好富裕生活邁進的動員令和進軍號。

  事實上,貧困問題也一直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牽掛的事情。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就曾提出“精準扶貧”,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就加大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又全面闡述“精準扶貧”概念並提出“六個精準”,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更是強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近年來,隨著扶貧攻堅正向推進,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的確已經大變樣。房子越來越亮、生活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可以説,經過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成了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

  就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十八洞村為例,其就足以詮釋扶貧攻堅取得的成績。當時在與村民促膝交談時,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戰略思想。兩年多來,“精準扶貧”結出豐碩果實:扶貧工作隊進駐以前,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400元,村級集體經濟幾近空白,目前全村正在抓緊開發1000畝獼猴桃,蔬菜、油茶等已成規模,年人均勞務收入在2萬元以上。

  農村扶貧正向推進,得益於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就以中央一號文件為例,其就曾連續13年聚焦農業。在具體扶貧攻堅中,黨和政府還注重改革現行扶貧思路和方式,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變“輸血”為“造血”,變重GDP為重脫貧成效,諸如向貧困村派出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印發《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等,都助力著農村扶貧正向推進。

  農村扶貧碩果纍纍,也與社會積極參與密切相關。俗話説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中華民族素有扶貧濟困、人心向善的傳統美德,諸如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部率先發展的省市結對幫助西部省區市脫貧,黨政軍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等等,都推動形成了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積極參與的中國特色社會扶貧體系,聚焦起了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貧困地區人們踏實苦幹,更是農村舊貌換新顏的關鍵因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最終還須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具體而言,就是貧困人口的脫貧、貧困地區的發展,需要黨和政府的幫助,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但最終還是要靠自身努力。十八洞村就激發了村民中蘊含的內生動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自強不息,實現了脫貧攻堅大步推進。

  在農村扶貧不斷推進中,更有著濃濃的“網動力”。畢竟隨著“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精準扶貧”也已成貧困地區發展後發趕超重要抓手。由中央網信辦提倡,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新浪微博聯合發起的“9+1我們一起過大年”精準扶貧公益活動,就曾讓貧困群眾猴年春節充滿暖意。以阿裡巴巴、蘇寧、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企業,除幫助村民把商品網購到農村外也在幫助農民把農産品通過互聯網賣出去,讓貧困群眾享受到了網絡發展帶來的紅利。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到2014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到2020年全部脫貧的目標每年要減少1000多萬人。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任務不可謂不艱巨。而今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黨員幹部就應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貧困縣早日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楊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