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專家談職業資格證現狀:證書太多考試太濫問題突出

2016-02-29 09:14:46|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李邵鵬

  專家談職業資格證現狀:證書太多考試太濫問題突出

  原標題:專家談職業資格證現狀:證書太多考試太濫問題突出

  總體上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設立,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職業資格許可認證與管理使用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已經背離了規範管理、提高業務能力等目標

  職業資格證書過多過濫,人為抬高就業和創業門檻,耗費了社會大量資源,也有可能阻礙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人才競爭力的提升,甚至導致政府行為扭曲或滋生腐敗

  對於“取消證書則課程無從下手”的困惑,多數老師認為,完全以考證導向去授課是常見但不正常的做法,過於功利

  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證書,使得學生們可以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習、實踐和考一些更有含金量的證書中去,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方法,從本質上來説,他們並不衝突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取消61項職業資格證書。這已是國務院連續第三年第五批取消職業資格證。截至目前,國務院公佈取消的職業資格證達到272項,超額完成本屆政府確定的減少1/3職業資格的目標,標誌著職業資格證集中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這一措施引來一片叫好聲。“早該取消這些證了”。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盧玉林老師認為,職業資格證太多,一些學生堅信“證多不壓身”,為了考證本末倒置,花費大量時間金錢換得資格證,在找工作時卻並沒有顯現出優勢,反而錯過了實習、學習專業課的黃金時間。

  同時,也有人表達了擔憂。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工程機械學院汽車行銷專業負責人表示:“汽車行銷專業實行‘雙證書’制,汽車行銷師資格不僅學生就業時會用到,學校的課程改革也一直以它為參照,現在取消了,不免擔心今後的課程設置失去依據。”

  “取消職業資格證並不是否定國家職業資格證制度。”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則表示,1994年7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作為科學評價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它的設置基於通過職業資格認證,提升勞動者的素質技能、建立科學評價人才機制,維護就業市場秩序等考慮。

  “總體上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設立,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職業資格許可認證與管理使用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已經背離了規範管理、提高業務能力等目標。”陳宇認為,制度是為現實服務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需要不斷改革,當然,職業教育中“雙證制”也可能面臨調整。

  多而亂的職業資格證現狀需要大力改革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一些地方、部門、行業自行設立的職業資格多達2000多項,職業資格種類繁多、交叉重復現象嚴重,證書太多、考試太濫的問題非常突出。”陳宇用數字佐證了職業資格證書的“多”。

  不僅如此,職業資格證書發證機關多樣、標準不統一造成證書的權威性大打折扣。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宜華老師告訴筆者,地鐵的安檢崗位有認證資格證,這一證件通常由行業聯合會來頒發,但是一些培訓機構、行業聯合會、地鐵公司也會發,“這樣標準不統一,考證的意義就不大了”。

  除了證多、管理混亂之外,一些“完全沒必要”“沒有技術含量”的職業資格證也在規範的名單之中。

  “取消的證件中有一項叫做木材搬運工,這樣的簡單工種完全沒必要設立證書,給入行增添門檻。”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玉泉恩老師説,“還有一些證書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比如去年取消的松香包裝工證,這個證考了也不一定勝任松香加工相關行業的工作。林業技術專業有門專業課叫松香加工工藝,會學松樹松子松香初加工深加工一整套環節,包裝只是很小的一個環節,沒必要專門設證。”

  陳宇認為,取消相關職業資格認證,既為勞動者們砍掉了就業壁壘;也幫助用人單位破除“迷信”,使其更加看重能力和經驗,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職業資格證書過多過濫,人為抬高就業和創業門檻,耗費了社會大量資源,也有可能阻礙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人才競爭力的提升,甚至導致政府行為扭曲或滋生腐敗。”陳宇表示,“部分職業資格證書理應得到精簡,並從政府或準政府機構發證改變為交給市場來評價,這樣才有利於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以考證為導向的教學過於功利

  事實上,自2014年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改革以來,伴隨著一片叫好聲的同時,也引來職業學校的擔心。擔憂的問題匯聚向一處:職業教育的“雙證制度”與取消職業資格之間是否存在衝突?

  “雙證”制度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必須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制訂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大力開發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認真實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制度;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職業訓練,在全社會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教育部發佈《關於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提出推進建立和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職業學校已經普遍施行“雙證書制度”。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大二學生曉琳告訴筆者:“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取得至少一個和就讀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現如今職業資格證書不斷被取消,可考的證書減少,擔心會因此影響畢業。還有不少人發問:“職業院校畢業生大多沒有學歷文憑,如果沒有職業資格證書,以後職校學子如何就業?學校又將如何招生?”

  在雙證制度的要求下,一些老師為了減少學生學業壓力,更好地適應考證要求,便以考證要求為授課大綱,在筆者的採訪中,這樣的做法被老師們理解為“教師總想給同學們最需要的知識,迎合考證需求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對於一些專業設置涉及到取消職業資格證的職業院校來説,資格證書的調整,是一個來的突然又不易跨過的挑戰,課程設置甚至可能失去依據。

  不過,對於“取消證書則課程無從下手”的困惑,多數老師則認為,完全以考證導向去授課是常見但不正常的做法,過於功利。

  教學應回歸課程的本來要求

  當然,在筆者的採訪中,大多數職業院校老師認為,前後取消272種資格證,並不是要否定職業教育資格證制度,是去雜存精,去偽存真,去虛存實,對職業教育雙證的推行起到保護作用。

  “很多職業技能是沒有辦法用一個考試或者一個證書來評定的,以考證要求來安排課程不利於學生對於技能的全面掌握。完全以考證為導向,會減少實操內容的講授,而對於就業來講,實操往往更為重要。”盧玉林老師説,取消這些職業資格證之後可能剛開始有點不知所措,但是回歸課程的本來要求就可以了。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宜華老師認為,考試內容畢竟過於片面,學生需要的知識很多,只講考證內容,“有偷懶嫌疑”。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金融專業教師李豐梅認為,核心證書並不在取消之列,不會對雙證制度造成影響。“這次取消的金融英語證書,很少有學生會去考。金融專業最好考取銀行從業、證券從業、會計從業這三種資格證書中的至少一種。保險公司要求很嚴格,如果沒有資格證,就不允許上崗;銀行好考一些,銀行從業資格證書最好是就業前就考到手,證券從業和保險一樣必須有資格證才能上班。”李豐梅説。

  盧玉林則認為,雙證制的核心是為了保障就業,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證書,使得學生們可以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習、實踐和考一些更有含金量的證書中去,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方法,從本質上來説,他們並不衝突。“雙證制度更多是一顆定心丸,而並非就業的敲門磚。”

  “以後沒有這個證了,企業會用它的方法來識別這個人。對於職業學校來説,最重要的不是學歷文憑或者職業資格,最重要的是企業的認可。如果總是在那些證書、文憑上作文章的話,職業學校還是找不到出路和方向。最終我們是要給企業培養人才,企業不是以證書論英雄。如果證書能起到柺棍作用,那就是好東西,如果阻礙了市場,就把他廢除掉。”陳宇認為,未來的職業資格體系應當從國家主導調整為企業主導。

  (實習生 劉甦 應本人要求,文中部分受訪者使用化名)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