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兩男航天員將搭神舟十一號 完成史無前例14項實驗

2016-03-02 02:06:04|來源:北京晨報|編輯:韓基韜

  兩男航天員將搭神舟十一號 完成史無前例14項實驗

央視截圖

  原標題:兩男性航天員將搭神舟十一號

  天宮二號已完成總裝,正進行相關測試。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長期駐留的一些關鍵技術的實驗。

  今年,我國神舟十一號將搭載兩名航天員再次飛向太空,執行空間實驗室任務。據悉,航天員飛行乘組全部為男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駐留。目前方案沒有女航天員執行這次任務。天宮二號已完成總裝,正進行相關測試。

  增設機械臂主管艙外維修

  我國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按照計劃,今年第四季度,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據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今年第三季度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我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基礎上研製的航天器,外形完全相同,但卻將承擔不同任務。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開展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實驗。航天員還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長期駐留的一些關鍵技術的實驗。

  據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的內部變化不小,尤其是很多為空間站建設研發的新設備在這次任務中都將測試。內部建設了一個機械臂,將來可以實現自動維修,掌握這項技術就是為了將來到艙外可以進行機器人維修。如果航天員出艙的代價較大,還涉及技術難度和安全性問題,安排小機器人出去維修會更好。

  航天員將直接操作兩項實驗

  這次,天宮二號上要進行的各類實驗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堪稱中國載人航天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有兩項需要航天員直接參與操作。

  在這些實驗項目中,很多都是處於世界前沿的空間科學探索領域和國際先進的應用新技術領域,其中,首次進入太空的空間冷原子鐘,可以將航天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高導航定位精度。同天宮二號一起升空的伴飛小衛星,還將對分離釋放過程進行近距離成像觀測。這些實驗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有可能在未來對我國的航天技術帶來新的推動。目前天宮二號已完成總裝,正進行相關測試。

  探秘航天員生活

  突破 在軌駐留時間翻倍

  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聶海勝介紹説,針對今年的新任務和新特點,航天員按照既定的訓練內容或任務,正在全力以赴備戰,目前精神狀態也很好,進展非常順利。

  在今年的載人航天任務中,一項重點就是突破航天員在軌駐留30天。朱樅鵬介紹説,這個時間天數是國際上公認的中期駐留的基本門檻。在此之前,我國航天員在軌道工作的最長時間紀錄是神舟十號任務時創造的,共計15天。

  此次任務是在一艘載人飛船的支持下完成,所以天宮二號攜帶的生活必需品,裝載量要大大增加,同時為航天員創造更舒適、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做出了針對性設計。

  重點 鍛鍊艙外工作能力

  聶海勝表示,長時間的太空環境工作,將是此次任務的關鍵之一,也是未來空間站建設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未來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量將不斷加大。

  “在神舟七號的任務時,我們也出艙,在這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未來任務的出艙活動主要是培養鍛鍊航天員在艙外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設備轉移、安裝、維修、維護,甚至是拆裝,以及在艙外可能也會進行一些科學實驗。”

  挑戰 生理調節過程較難

  作為我國目前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聶海勝兩次飛天,太空飛行長達20天。聶海勝説,對身體來説,最難的就是開始的適應過程,主要就是前幾天,對於失重環境,人的生理調節過程比較難。但調節時間因人而異,快的話可能是幾個小時、一天,慢的話可能也就兩三天,一旦身體適應了以後,在太空工作環境還是很舒服的。

  據聶海勝介紹,我國航天員訓練從1998年開始,18年來共招了兩批航天員21名,先後有10名航天員執行了任務。隨著未來空間站建設,航天員隊伍要擴大,也會新招一些航天員。航天員的分工也將會越來越細,和國際標準一致。將來就會分成駕駛員航天員、飛行工程師甚至載荷專家。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