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母子失散25年後終於團聚 4年前曾擦肩而過

2016-03-06 06:19:17|來源:京華時報|編輯:楊玉國

母子失散25年後終於團聚 4年前曾擦肩而過

張雪霞和智智。

母子失散25年後終於團聚 4年前曾擦肩而過

看到智智歸來,智智的乾爹荊先生抱著他痛哭不已。

母子失散25年後終於團聚 4年前曾擦肩而過

智智緊緊握住張雪霞的手。

母子失散25年後終於團聚 4年前曾擦肩而過

在聊天的過程中,張雪霞滿是幸福地看向智智。

  原標題:一場期盼25年的重逢

  “小時候媽媽教我背過兩首詩。一首是《咏鵝》,另一首是《春曉》。”智智説。在養父母家裏的25年,他一直下意識地一個人默默背誦著這兩首詩。

  為了找智智,智智的生父宋懷南崩潰自殺,智智的生母張雪霞跨越大江南北,一找就是25年。蒼天不負,這對分別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母子終於重逢。而此時,張雪霞的青絲早已染上了些許白霜。而智智,也已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

  文/京華時報記者韓林君懷若谷 圖/京華時報記者譚青

  回鄉時只見到父親的墳墓

  1991年12月29日,3歲的智智在貴州省都勻市的勻城電影院前玩雪時被人販子抱走。

  “有人過來給我拿棒棒糖吃,説抱一下我。然後我就暈了。醒來的時候,我已經在火車上了。”智智醒來後,發現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就一直哭,直到哭暈過去。等他再醒來,已經到了養父母位於廣東鄉下的家。“剩下的,我就不記得什麼了。”

  智智的養父母家有四個孩子,智智是最小的一個,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智智説,他雖不是養父母親生的,養父母卻將他視若己出,對他照顧得很好。有一次,智智和姐姐打鬧,哥哥來勸架,不小心打到智智。智智一下子哭起來,養父母看到後,狠狠批評了哥哥,讓他盡到當哥哥的責任。從此以後,智智在外面受到欺負,智智的哥哥總是衝在前面,為弟弟遮擋拳腳。

  智智從小就聽到一些風言風語。小夥伴們發生口角時,他經常被稱為“沒爹媽的孩子”。他也因此多次動手打人。他在記憶裏隱約覺得自己的確不是生於廣東,腦海中總有段記憶,是關於一個多山、冬天會下雪的地方。

  “從我懂事起,我就知道自己是抱養的。我很清楚地記得,我會的兩首詩不是養父母教我的。一首是《咏鵝》,另一首是《春曉》。在養父母家時,我總是下意識地一個人默默地背誦這兩首詩。”

  智智的養父母卻對抱養一事諱莫如深。智智心裏清楚,但從未向養父母挑明。

  16歲起,智智離家,來到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闖蕩,學著做生意。“我也想過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尋找生父母,但我那時候不知道能通過什麼渠道。”同時,如何處理和養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那個年紀的智智無法解決的難題。

  此時的智智並不知道,2006年,因為長期找不到他,父親已患抑鬱症自殺。智智25年後回到家鄉,見到的只是一座墳墓。

  四年前這對母子擦肩而過

  張雪霞在孩子被誘拐後,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智智。

  為了堅定信念,張雪霞拒絕再生一個,在丈夫自殺後也拒絕再婚。張雪霞將智智的信息散播到各種平臺上,希望智智慧夠看到。

  因為知道自己的身世,智智一直很關注拐賣兒童的事件。在電視上,他看到過張雪霞的故事。“不知道為什麼,早在認親前我看到她的故事就會特別難受。也許,這就是母子連心吧。”

  大概在四年前,智智養父的父親去世了。

  當時,智智在外地做生意,沒能及時趕回去。智智的兄弟姐妹告訴他,爺爺臨終前還牽掛著智智,並要求智智的養父母,告訴智智被抱養的真相,幫助他尋找生父母。這是老人最後的心願。

  彼時,智智的養父母卻仍有疑慮,沒有向智智説明被抱養的事實。

  也是在四年前,智智通過QQ聯繫到張雪霞,嘗試性地做了認親。但是智智右手上的黑痣,與張雪霞記憶裏“左手背外側接近手腕骨1釐米處有顆小黑痣”的特徵不符。而且智智也並未發現自己臀部有胎記。智智面部的黑痣也讓張雪霞覺得,他不是自己的兒子。

  “就這樣,四年前,我與媽媽擦肩而過。”

  同年,24歲的智智選擇和小自己一歲的愛人結婚。現在,他已是兩個兒子的父親,在廣州的茶葉生意也做得有模有樣。

  尋子路胎記幫助母子重聚

  今年2月22日,本報及微信公眾號“前街一號”報道了張雪霞的尋子故事,並刊登了智智小時候的照片。智智和養父母都覺得,照片中的孩子與智智小時候一模一樣。

  “我養父母那邊的親戚都説,我根本不用驗,肯定是。”心情激動的智智當下就給張雪霞發了短信:阿姨,祝您元宵節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經再次確認,智智終於發現自己右側臀部上確實有一個胎記,與張雪霞形容的“飛燕狀”很接近,“只是顏色太淺,此前沒有注意”。

  智智將臀部胎記的照片發給張雪霞。“看到胎記的當下我就確定,他就是我的兒子。”張雪霞説。

  但是智智手上黑痣的位置,卻與張雪霞的記憶剛好相反。對此,張雪霞的解釋是,她是根據照片確定這兩個特徵的。“老式相機裏的圖像與現實是鏡像對稱的,可能就是這樣弄反的”。

  看到智智現在的照片後,張雪霞覺得,他符合自己對成年兒子的一切想像。“繼承了父親北方漢子的身高和濃眉大眼。他的耳垂很大,親戚朋友們都説,他和父親宋懷南年輕時非常像”。

  篤定的張雪霞決定,請這個素未謀面的人與自己做DNA比對。

  智智也想做DNA比對,以此解開人生中最大的謎團。“她敘述的孩子丟失的經過,和我記憶裏的一些碎片不謀而合。”智智遂鼓起勇氣,向養父母“攤牌”,“我知道自己是被抱養的。我覺得我找到了生母,我想去認親”。

  智智的養父母起初還有顧慮,採取消極的態度。但智智耐心地勸解,“即使見到生母,我也不會忘記你們的養育之恩,這個家對於我來説不會有任何改變。”

  經過智智的努力,養父母的態度終於轉變,表示願意支持。

  3月4日,智智從廣州乘高鐵來到都勻,當天下午進行了抽血比對。當晚檢驗結果得出,智智與張雪霞、宋懷南的DNA入庫信息完全吻合。

  張雪霞的尋子路,在2016年3月4日走到了終點。她魂牽夢縈的兒子,終於回到她的身邊。

  新生活接生母到廣東養老

  智智説,他很快要趕回廣州照顧生意,這短暫相聚的兩天顯得格外珍貴。

  然而,智智完全不會説都勻方言,只能聽懂一點點,他對潮汕方言倒是駕輕就熟。此外,都勻的口味以辣為主,智智一吃辣就會滿頭大汗。

  張雪霞擔心智智口味不合,在家吃不好,智智則想用短暫的時間盡更多孝心。所以飯桌上,母子倆常因誰給誰夾菜而“打架”。

  母子倆經常頭碰頭説“悄悄話”。智智把養父母家的親戚對其找到生母的祝福,一一告知張雪霞。張雪霞也請智智代她轉達謝意,感激他們多年來對智智的照顧。“我最慶倖的是兒子受到很好的教育,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智智還給張雪霞介紹了自己的妻子,“她和你一樣善良,是個好姑娘。我希望你能跟我到廣州生活,享享福,她一定會對你很好。”

  張雪霞當然很開心,但同樣開心的還有其他人。

  智智的外公今年79歲。在80大壽前還能見到失而復得的外孫,老人顯得異常激動。老人常常靜靜地看著智智,就會眼中帶淚。

  25年前的中午,智智正是在外公的照看下丟失的。這麼多年來,智智的外公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好在,現在孩子終於回來了。

  智智的乾爹荊先生見到智智就抱頭痛哭。荊先生和宋懷南是同學、戰友,有一個小智智一個多月的女兒。宋懷南曾和荊先生半開玩笑地説,等兩個小孩長大後,兩家要成為親家。

  荊先生告訴智智,他丟失後,宋懷南發動了所有朋友在都勻尋找,汽車站、火車站都留了人,希望智智離開都勻時能被發現。當時有一個傳言,有人説在一家飯店裏看見了智智,宋懷南立刻開車前往。可惜天意弄人,大雪封路,宋懷南的車壞在半途,宋懷南在雪地裏凍了整整一夜,“回家時嘴唇都是紫的”。

  昨天下午,都勻公安部門向張雪霞和智智出具了官方證明。兩人的血緣關係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被確認下來。

  張雪霞説,能知道孩子生活得很好,自己覺得很安慰。對於未來,只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兒子的負擔。只要兒子覺得方便,自己怎樣都無所謂。

  □對話

  智智:“生養父母都是我的親人”

  京華時報:得知抱養真相後,你恨過養父母嗎?

  智智:養父母對我恩重如山。在他們的資助下,我受到很好的教育,其他方面也與他們的親生子女無異。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不是被送到他們家,而是其他人家裏,我也許不會有今天。如果他們的思想不是如此開明,我也不可能有機會和親生母親相見。他們養育了我那麼多年,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對我的付出。

  京華時報:你想過尋找母親嗎,還是順其自然?

  智智:因為知道自己是被抱養的,所以本能地會對誘拐兒童的新聞更加關注,對這些兒童也更能感同身受。在廣州做生意時,遇到尋找孩子的父母,我都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總覺得這樣是在積累善行,終有一天也能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京華時報:未來想如何處理兩個家庭間的關係?

  智智:對我來説,生養父母都是親人。生是恩,養也是恩。兩種恩情我都希望自己能夠報答,也應該報答。我也希望,兩家人能以我為紐帶,若有可能相處得像一家人那麼好。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兩家人對我同樣重要,我會付出同樣的努力去盡孝。

  京華時報:對生母未來的生活有什麼打算?

  智智:我尊重母親的意願。她在都勻生活了大半輩子,不一定會習慣廣州的生活,但我確實希望她能在廣州做一段時間的嘗試。畢竟,我的小家庭和生意都在廣州,完全放下回都勻陪母親不太現實。若母親能夠在廣州長期居住,我們母子倆也可以經常交流。我的兩個兒子也能受到奶奶的照顧。

  此外,廣州有很多幫助尋子父母的志願者組織,母親可以在這些組織裏發揮餘熱、幫助他人。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她提過,她很願意做。

  張雪霞:“想加入尋子公益組織”

  京華時報:DNA比對成功當晚,你是如何度過?

  張雪霞:大家都在説,這是個奇跡。我有個在醫院工作的同學,還勸我要小心心臟,別過度興奮。

  DNA比對結果出來的那個晚上,我一夜未眠,到現在還是一樣興奮。那天,我和智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很多親戚朋友聽聞打來電話,也都很激動。智智勸我,這是好事,我們應該微笑面對。我相信,隨著和兒子地不斷相處,我會越來越幸福的。

  京華時報:希望總是落空,如何堅持至今?

  張雪霞:回想這些年,我在很多媒體上發聲,只希望多一個平臺,為尋子增加一份可能。畢竟相對於孩子,父母的變化更小,或許他記得就找著了呢?

  每每報道後,總有很多好心人打來電話,給我提供新線索,也有很多年輕人主動認親。雖然結局總是落空,但有線索總是好的,這些年,我就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堅持到現在。而智智的歸來,使一切堅持都有了意義。

  對於親戚朋友,是他們支持我走到今天。我至今都忘不了,智智剛丟時,他們在結冰的路面上騎自行車,呼喊著智智的名字。他們也一直在給我信心,讓我相信只要努力,奇跡一定會發生。

  京華時報:對於未來,你有何打算?

  張雪霞:都勻當地的一家媒體和我説,他們發動了一些愛心人士給我捐贈了9000多元錢。因為智智找到了,我也不需要錢了,所以我告訴記者,希望他幫我把這筆錢捐出去,不要浪費了這些愛心,把錢給更需要的人。

  我和兒子也商量過,希望能加入幫助尋子的公益組織,成為一名志願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那些還在尋子路上的人。我希望所有尋子的父母,都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