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統籌産業升級 南通步入發展最佳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志敏):這次提交全國“兩會”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既是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個五年規劃。對中國的發展而言,未來五年的路之所以關鍵,在於需要由此抵達“第一個百年目標”。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記者奔赴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上海”美譽的南通,通過一系列的採訪,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南通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東部沿海開發兩大國家戰略優勢疊加的機遇,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統籌利用和合理配置陸海資源要素,統籌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步入了發展歷史最好時期。步入“十三五”,南通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用好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等國家級試點機遇,突出重點,精準發力,攻堅突破,努力建設一個“強富美高”的新南通。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通過親身見聞和深入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根本在於以新理念引領發展、推動變革,努力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南通經濟:現在是歷史最好時期
2015年,中國GDP平均增速6.9%,南通的經濟增速達到9.6%,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7個百分點,成為逆勢增長的範例。
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諸多困難挑戰的情況下,南通市以亮麗的成績單給“十二五”畫上了一個漂亮的結局,而這一切和南通大力推進的改革密不可分。
與許多沿海城市一樣,南通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資源、環境的雙重束縛;南通市委、市政府謀定而後動,通過爭創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來破解“成長中的煩惱”,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2013年底,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南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南通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並印發《實施意見》,明確改革的路線圖、實施時間表,將統籌利用和合理配置陸海資源要素、統籌陸域産業和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統籌江海聯動特色發展和跨江融合發展、統籌城鎮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社會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6個方面的目標,具體分解為100項任務,要求責任部門、單位限期完成,迄今土地、海域等重點領域的先行先試已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海域綜合管理創新示範市。
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從前年9月12日寫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到去年3月12日國家發改委同意設立示範區,到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示範區,再到去年5月28日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掛牌成立,一步步從概念變為現實,通州灣江海聯運開發示範區建設初具雛形。《南通港通州灣港區總體規劃》通過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聯合審查,三夾沙區域用海規劃已經得到國家海洋局批准,腰沙臨港工業區區域建設用海規劃通過了省級審查;經國務院同意,江蘇省委、省政府批准,南通列為全國首批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城市,試點範圍覆蓋市本級、所有縣(市)區及重點開發園區;2015年8月20日,南通市行政審批局正式掛牌,成為全國首家依法設立的地級市行政審批局;2015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南通市開展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點……
産業升級: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翻開南通市統計數據,2011年南通GDP為4000多億元,公共預算收入不足300億元;而如今,南通的GDP達到6148.4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列第22位、在地級市中列第8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列全國地級市第5位。四年間南通市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3.3%,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速度保持了同步增長。
今昔對比之鮮明,得益於南通市較早地開始産業結構調整,與較早地推動傳統産業升級密切相關。
目前,在南通市綜合實力指標高位增長同時,産業結構發展已呈現日趨合理態勢。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南通市産業結構顯現第一、二産業比重穩步下降,第三産業比重呈明顯上升趨勢。三次産業結構由2010年的7.7:55.1:37.2演進到2015年的5.8:49.2:45,第一、二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下降1.7和5.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比重則上升了7.8個百分點。服務業內部結構呈現三大可喜變化。
傳統産業向新興産業加速轉型。“十二五”期間,南通紡織服裝、輕工食品、電子信息、化工醫藥、船舶及重裝備和能源及裝備六大主導産業板塊年均增長率達14.2%,2015年,南通全市六大主導産業完成産值11845.7億元,同比增長9.4%,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準0.4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86%。其中,化工醫藥業、紡織服裝業、新能源能源及其裝備製造業三大板塊産值總量均突破2000億元。六大主導産業總體呈現“二快四穩”的發展態勢。電子信息業、新能源能源及其裝備製造業産值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同比分別增長15.1%、14.3%。輕工食品業、化工醫藥業、紡織服裝業、船舶海工業運行平穩,同比分別增長8.9%、8.8%、5.6%、4.1%。特別是海洋工程産業五年間發展迅速,規模在國內“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生改革:讓陽光照進百姓心田
家住南通市天潤家園的趙先生在通州區金沙鎮上班,逢到工作日,趙先生開車上班總要提前1個半小時出發,車多人多,路上堵得太厲害。如今,他開車從家裏走高架和新建省道,不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到達單位。趙先生感慨地説:“有了高架,不再受堵車之苦,真的是太方便了……”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二五”期間,南通市政府破解出行難,讓百姓體味到溫暖。5年集中建設,南通完善城鄉道路建設,優化路網結構,主城區邁入“高架時代”,市區高架快速路網通車總里程達83.24公里,列江蘇省第三。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20億元,全域“縣縣通高速”、鄉鎮村村通公路的夢想成為現實,過去農民出行“水”“泥”已成為歷史。更可喜的是,目前南通已開通多條韓國、日本、秦國和我國台北地區的國際航線5條,讓南通人不出南通就可以坐上國際航班。
民生項目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南通市“十二五”期間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涉及方方面面,始終把破解民生難題、推進民生項目擺在重中之重,彰顯改革的戰略眼光和民生導向。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穩步推進的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城鄉統籌,國內首創建築企業工傷保險項目參保模式和超齡人員從業傷害保險制度,省內率先實施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基本照護保險制度等,緩解了職工和居民後顧之憂。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區累計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58萬平方米,新建經濟適用住房8.5萬平方米,新建保障性限價商品房80萬平方米。累計新開工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房約1922萬平方米,竣工交付棚改安置房約1421萬平方米,6.8萬戶棚改動遷戶喜遷新居。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糧等居民食品安全工程正在不斷推進。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將優質教育資源有序拓展到全域”的發展藍圖也正成為現實。從2014年秋季新學年起,南通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學校聯合辦學,同時配套出臺優質師資均衡化的校長、教師交流配套政策,也讓南通成為一所基本實現“零擇校”的城市。南通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地級市,所轄如皋市、崇川區還獲評首批“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
美麗南通:讓百姓共享舒適環境
每天,家住南通市區華威園的儲淑娟都要到附近的鐘樓廣場健身,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綠化,讓她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南通市區公園、綠化廣場全面開花,不僅為許許多多像儲阿姨一樣的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閒娛樂場所,也不斷推動著城市綠化面積的逐年遞增。
南通市政府持之以恒,以更高的戰略眼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南通。這不僅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須,更與百姓的健康幸福息息相關。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兩河兩岸”景觀帶建設全面啟動,通呂運河綠廊船閘東路段、通寧大橋-崇川大橋段建成,海港引河綠廊開工建設。去年市區建成小遊園10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5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76平方米。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以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為主要手段,深挖治污減排潛力,建立健全總量減排政策管理體系。全市生態紅線佔國土面積比例從2010年的17.27%提高到2014年的23.07%,環境保護投資佔GDP比重從3.42%提高到3.7%,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環保執法‘亮劍行動’”,懲治環保違法行為,去年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858件,處罰金額3991余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7%和56%。以企業環保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企業環保信用信息公開與共享、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為主要內容的“環保信用體系南通模式”,2015年5月被環境保護部和中國法學會評為“生態環境法治保障最佳事例”。
“十二五”期間,南通市把河道、農路、綠化、垃圾“四位一體”整治和長效管理作為抓手,著力補平短板,美化生態環境,推動農村環境面貌改善。村莊環境整治工作通過了江蘇省考核驗收,如期實現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目標,江蘇省認定村莊環境整治三星級“康居鄉村”達61個,村莊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獲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