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外媒稱俄土也有蜜月期:曾一起反美 現在水火不容

2016-03-14 01:36:00|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外媒稱俄土也有蜜月期:曾一起反美 現在水火不容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道 外媒稱,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國之間關係自2015年11月前者空軍擊落一架俄軍蘇-24後便急轉直下。但兩國間緊張關係在此前就一直不斷升級,首先是因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之後因為敘利亞問題。因此,在2年時間裏,兩國基本上已摧毀過去15年建立起的諒解關係。

  水火不容是常態

  據美國《外交》雜誌2月24日報道稱,基於經濟合作、對西方主導國際秩序的共同不滿以及其領導人普京和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個人氣質,俄羅斯和土耳其達成的互諒在許多方面都不符合歷史常理。推動最近發生衝突的因素遠遠不止損失一架戰機這樣簡單,並且很有可能預示著兩國重返地緣政治敵對狀態。

  事實上,兩國如今的衝突還比不上此前長達15年的交好引人注目。畢竟,歷史上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先輩們在過去5個世紀的絕大多數時間裏都是水火不容。俄羅斯帝國的大部分擴張行動始於1783年吞併克裏米亞可汗國領土,波及黑海北部海岸沿岸的奧斯曼帝國(及其附庸國)、巴爾幹和高加索地區。俄羅斯從江河日下的奧斯曼帝國奪取領地打破了歐洲實力平衡,使英法兩國努力把奧斯曼帝國作為緩衝地帶,尤其是在1854年至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期間。俄羅斯佔領土耳其海峽和徹底瓦解奧斯曼帝國的雄心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敵對狀態一直延續到奧斯曼和俄羅斯帝國瓦解後,只有上世紀20年代初短暫修和。當時蘇聯領導人列寧和土耳其共和國開國元勳穆斯塔法·凱末爾聯合軍力應對西方帝國主義入侵。土耳其的確設法在二戰期間保持中立,但獲勝的蘇聯讓俄羅斯帝國長期以來控制土耳其海峽的雄心死灰複燃。約瑟夫·史達林要求蘇聯與土耳其聯合控制該地區,並要求有權在土耳其建立軍事基地。

  安卡拉對此表示抗拒,這使史達林在土耳其推動共産主義革命。作為回應,美國總統哈裏·杜魯門根據杜魯門主義條款向安卡拉提供援助。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約。凱末爾派別統治的土耳其隨後成為反共橋頭堡和西方聯盟支柱。蘇聯從未放棄削弱土耳其的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蘇聯使用的手段包括上世紀80年代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對安卡拉發動叛亂。

  難得蜜月15載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疲軟以及該國從土耳其邊界撤軍(得益於高加索南部地區出現緩衝國)使軍事威脅不復存在,也讓兩國把精力集中于經濟合作。

  然而,安卡拉和莫斯科繼續爭鬥不休,大多圍繞的是其共同接壤的鄰國。上世紀90年代初,土耳其曾試圖利用其歷史和文化聯繫取代俄羅斯成為大多為穆斯林、屬於突厥語系的中亞共和國的庇護國。安卡拉和莫斯科還分別支持因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而成為敵對雙方的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這兩國衝突曾由1994年的停火協議凍結。更大的挑戰是車臣,俄羅斯指責土耳其支持該地區分裂叛亂分子。

  安卡拉和莫斯科的經濟在本世紀初均蹣跚前行,因而雙方一致同意解決其地緣政治關切,把精力集中在深化經濟合作上。莫斯科拒絕了庫爾德工人黨領導人阿卜杜拉的避難請求,並取消向希臘塞浦路斯出售S-300防空系統。2001年達成的一份協議緩解了兩國就高加索和中亞産生的緊張關係。根據2002年1月達成的一份協議,俄羅斯不再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土耳其對車臣和以其領土為中心展開活動的其他北高加索組織採取更強硬立場,儘管這些組織廣受土耳其公眾同情。據説數十萬土耳其公民祖先可追溯至高加索,許多穆斯林遭遇19世紀俄羅斯入侵時從此逃離。

  由於戰略方面利害衝突較少,兩國經濟關係繁榮發展。到2008年,俄羅斯已成為土耳其最大貿易夥伴。能源是其經濟關係中最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烴類能源稀缺的土耳其從俄羅斯進口該國超過40%的石油(儘管這一數字此後下降)。俄羅斯仍為土耳其提供約57%的天然氣。經濟關係延伸至核能、建築業、旅遊業和其他領域。

  幫助俄羅斯和土耳其修好就是讓兩國疏遠西方,讓普京和埃爾多安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兩國均反對美國牽頭入侵伊拉克。與此同時,對俄羅斯來説,北約再次擴張以及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發生所謂顏色革命讓各方再次擔心,西方將尋求遏制俄羅斯影響力。對土耳其而言,毫無成效的入歐談判,以及加入希臘塞浦路斯聯盟(但拒絕接受一項聯合國支持的和平計劃)令安卡拉更加失望。兩國尋求將自身定位為西方和德黑蘭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斡旋者,安卡拉甚至對俄羅斯2008年入侵格魯吉亞持較為寬容立場。

  地緣衝突再起

  但儘管如此,俄羅斯和土耳其達成諒解所基於的地緣政治基礎頗為淺薄,而隨著地區衝突擴散,這種基礎過去幾年來一次次動搖。在土耳其擊落俄羅斯飛機前,安卡拉和莫斯科就尋求將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産生的分歧擱置一旁,在其他方面繼續合作。但烏克蘭高加索地區和中東危機等讓兩國陷入齟齬,這削減了安卡拉安全範圍,並影響到兩國關係,而擊落飛機只是讓上述問題進入公眾視野。

  首先,俄羅斯吞併克裏米亞從本質上改變了環黑海地區勢力平衡。甚至在擴張其在敘利亞軍事足跡之際,莫斯科還在加強其在該半島周邊的海軍和反介入/區域阻絕能力。土耳其現在面臨可能被俄羅斯海軍包圍的境況。

  此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接觸線沿線以及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邊界地區日益升級的暴力活動有將俄羅斯和土耳其捲入一場代理人衝突的風險。莫斯科為讓巴庫脫離其因能源因素而與土耳其和歐盟達成聯盟的努力未有成效。

  還有,敘利亞已變為一場代理人衝突,安拉卡不僅尋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被廢黜,還支持莫斯科認為是恐怖分子的叛亂組織。俄羅斯(和伊朗一道)為敘利亞政權提供大力支持,包括讓巴沙爾近數周來東山再起的直接軍事干預,這讓日內瓦國際和談化為泡影。但這場戰爭對土耳其來説是一場災難。有超過250萬難民逃至該國,與庫爾德工人黨有關的民主聯盟黨就在土耳其邊界建立了一個庫爾德控制區,即便安卡拉與庫爾德武裝在土耳其境內戰事再起。

  安拉卡試圖遏制危機,但莫斯科恰恰利用這一危機煽動針對土耳其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對土耳其實施可能使其損失本年度GDP大約0.5%的制裁。俄羅斯軍隊還增加針對土耳其在敘利亞代理人空襲,並加大支持民主聯盟黨。俄羅斯清楚,土耳其因難民危機、與“伊斯蘭國”有關的恐怖襲擊和與庫爾德工人黨戰事再起正在經受巨大壓力,並尋求將優勢地位堅持到底。

  像此前一樣,土耳其將俄羅斯勢力擴張視為對本國以及地區勢力平衡的威脅。作為回應,土耳其別無選擇,只能嘗試與西方修好。在俄羅斯飛機被擊落後,安卡拉立即要求北約磋商。近日,土耳其與歐盟達成協定,為前者提供金融援助,並提出恢復討論其入盟事宜,土耳其也提出在阻止難民涌入歐洲方面搭把手。

  由於地緣政治環境極為有利,過去15年俄土兩國修好才成為可能。一個較為軟弱而更加注重國內事務的俄羅斯對土耳其利益構不成多大威脅。與此同時,土耳其正在試圖擺脫西方,將俄羅斯視為有益的合作夥伴。在此情況下,安卡拉和莫斯科認識到,在貿易、能源甚至地區外交方面合作都是較為容易的。

  但在過去幾年,傳統地緣政治捲土重來。現在有趣的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利益在高加索、黑海和中東問題上愈加出現分歧。克裏米亞脫烏入俄使土耳其北部面臨的威脅驟然升級,而敘利亞戰事和庫爾德衝突已打破其東部邊界。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關係再次取決於爭奪地區霸主地位的行動。(編譯/王賓)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