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饑餓 並非因胃裏漁網喪命

2016-03-14 09:00:12|來源:華西都市報|編輯:李邵鵬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饑餓 並非因胃裏漁網喪命

  抹香鯨被運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將被製作成塑化標本。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饑餓 並非因胃裏漁網喪命

  3月17日,在江蘇南通如東縣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陽光島碼頭,工作人員正在打撈第二頭擱淺死亡抹香鯨。

  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饑餓 並非因胃裏漁網喪命

  抹香鯨的胃裏只有窩成一團的一張尼龍漁網。

  原標題:江蘇擱淺抹香鯨死前極其饑餓 但並非因胃裏漁網喪命

  “抹香鯨死亡之謎”追蹤報道

  巨鯨死因四種猜測

  猜測1/

  抹香鯨生病了,由於寄生蟲的感染,使它對環境的探測能力降低,誤入淺灘。

  猜測2/

  因為鯨豚有互救的習慣,當個體遭遇危險,會發出信號向同伴求救,結果互救失敗,兩頭抹香鯨最終困死在淺灘。

  猜測3/

  目前大型商船來往頻繁,抹香鯨可能是試圖繞過行進路線上的船隊時,誤入危險海域。

  猜測4/

  捕魚船的聲吶系統讓水下充滿了各種聲音信號,擾亂了抹香鯨的聲波導航能力,讓它迷失了方向。

  抹香鯨是世界瀕危物種,被列入《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護動物。

  2月14日至15日,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灘塗,兩頭成年雄性抹香鯨先後被發現擱淺死亡。

  動物專家稱,從兩頭鯨的牙齒和解剖來看,“已排除正常死亡的可能性”。

  那麼,抹香鯨究竟因何而死?為了探索原因,專家們深入鯨腹,一一摘除鯨的內臟並進行解剖。與它龐大的身軀一樣,內臟大得嚇人:心臟,長寬約1米;肺,長1.2米,寬0.6米;腸道,長167米……

  抹香鯨的腹腔究竟長啥樣?解剖能否揭開它們的死亡之謎?“潛水冠軍”的耳朵解剖有何發現?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再次走近抹香鯨,探尋它的深海之旅。

  防“鯨爆”

  抹香鯨排氣,體積“一下子小了1/3”

  2月14日下午6點45分,有網友在微博上貼出了一頭擱淺的抹香鯨,稱這是“外婆家海邊灘塗擱淺的大鯨魚”。微博在網上迅速傳播,引起了科普工作者瘦駝等的注意。

  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也發現了這個消息,隨即安排工作人員多方打聽,確定了巨鯨擱淺的位置。由於就地掩埋無法探知抹香鯨的死因,且考慮到高度腐敗的鯨可能發生爆炸(俗稱“鯨爆”),經過與當地部門協調後,生命奧秘博物館的兩名工作人員連夜前往擱淺地。

  15日16點,擱淺的抹香鯨被運至“人工島”,經測量,這頭大塊頭身長14.3米,重達41噸。工作人員正在對其進行處理的時候,得知一個意外的消息:又有一頭鯨擱淺在附近海域!

  16日經打撈上岸,這頭抹香鯨身長15.1米,重達約50噸,隨後也被運至“人工島”處理。

  生命奧秘博物館生産部部長孫永林在17日抵達“人工島”。當時,兩頭抹香鯨已經出現腐敗脹氣的情況,現場瀰漫著難聞的腥臭味。為延緩腐敗,工作人員在抹香鯨身上放置了大量冰塊。

  由於抹香鯨的腹部脹氣情況越發嚴重,為了防止“鯨爆”,工作人員對兩頭鯨的腹腔進行排氣。經過一天一夜,氣體終於被排得差不多了。

  孫永林還沒怎麼覺察到抹香鯨排氣前後的變化,倒是隨行的司機時隔一天來看現場,驚呼:“怎麼一下子小了1/3?!”孫永林和同事們這才反應過來,之前抹香鯨內部腐敗十分嚴重,氣體膨脹得太厲害。

  接下來,工作人員將福爾馬林溶液注射到鯨的體內,防止其進一步腐敗。

  “置身魚腹”

  鑽進鯨的肚子裏,溫度高達50℃

  接下來,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開始了——解剖!據了解,解剖鯨被稱為世界上最臟最累的工作之一,因為鯨體內的氣味以及大量黏液讓工作難度倍增。

  2月19日,孫永林和另外3個同伴,就切身經歷了“置身魚腹”的滋味。

  他們頭戴防毒面具,身著雨衣雨靴,全副武裝。先是切開抹香鯨腹壁的皮膚並初步剝離,然後徹底打開腹壁。外面是接近0℃的低溫天氣,而鯨腹內卻是40℃-50℃的“高溫”,往外冒著白色的熱氣。為了摘除鯨的臟器,孫永林和同伴們不得不鑽進抹香鯨的腹部。

  抹香鯨的腹腔長約12米,寬1.5米,大約有一間臥室大小。由於高度只有1.4米,人無法直立,只能貓著腰或者蹲著工作。為了讓器官與組織分離,工作人員得來回穿梭在各個臟器間。腳底踩著的是鯨的肌肉和淤血,十分濕滑,一踩整個腿就“淹沒”進去,“像是踩在沼澤地裏”。

  由於鯨腹內空氣十分糟糕,隊員們又戴著防毒面具,呼吸憋悶,每隔5分鐘就要出來換一次氣。“外冷內熱”交替,隊員身上的雨衣又不保暖,如此一來,有的隊員患上感冒倒下了。有的隊員為了追趕時間,一次性多“憋”了幾分鐘,立馬覺得窒息,站立不穩,趕緊出來。

  可抹香鯨的腐敗仍然在持續,隊員們仍然要和時間賽跑。他們陸續摘下了鯨的心臟,長寬約1米;鯨的肺,長1.2米,寬0.6米;鯨的腸道,長167米……

  從19日下午3點至20日晚上8點,經過近30個小時的努力,大抹香鯨的內臟終於摘除完畢。內臟被分別放在防腐劑中浸泡,運往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解剖。小抹香鯨也被送往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製作塑化標本,同樣需要將內臟摘除。

  死因之謎

  兩鯨年齡相差約20歲,排除自然死亡

  目前,對於抹香鯨的死因仍沒有確切的結論。或許,這將是永遠的謎。

  在解剖過程中,人們在小抹香鯨的胃裏發現了一張皺成一團的尼龍材質的黑色漁網。據了解,抹香鯨共有4個胃,發現漁網的那個胃恰好是容量最大、最主要的胃。攤開漁網,長約最長8.2米,最寬1.7米,

  而除了漁網,幾個胃裏空空如也。很顯然,抹香鯨死前是處於饑餓狀態。此外,另外一頭抹香鯨的胃裏也是空空如也。因此,有專家推測它們是在追尋獵物時誤入淺灘。

  “抹香鯨的活動範圍很大,因此無法確定漁網的來源,而且,無法被消化的漁網,有可能已經在鯨的胃裏存在了很多年。漁網會一定程度影響它的消化系統,但因為它的胃容量巨大,因此漁網的影響較為有限。”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説,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的捕撈作業已經進入了抹香鯨的生活範圍,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它的生存環境。

  目前,這張漁網仍然被留存在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我們打算將漁網也一同塑化保存,到時候和抹香鯨的塑化標本一起科普展出,讓大家意識到人類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由於抹香鯨的皮膚無明顯外傷,皮下也無瘀血,因此可以排除打鬥或是撞上船隻受傷致死的情況。不過,人們對於抹香鯨的擱淺死亡仍然還有著很多猜測。

  有人猜測,抹香鯨生病了,由於寄生蟲的感染,使它對環境的探測能力降低;也有的人認為,因為鯨豚有互救的習慣,當個體遭遇危險,會發出信號向同伴求救,結果互救失敗,兩頭抹香鯨最終困死在淺灘;還有一種猜測,目前大型商船來往頻繁,海面變得越來越擁擠,抹香鯨可能是由於試圖繞過它們行進路線上的船隊誤入危險海域;此外,捕魚船的聲納系統讓水下充滿了各種聲音信號,也會擾亂抹香鯨的聲波導航能力……

  也有人提出,會不會是抹香鯨年邁、自然死亡呢?

  “幾乎可以排除正常死亡。”對此,動物學家肖方回應稱,從兩頭抹香鯨的牙齒生長髮育、磨損程度來看,均已成年,大抹香鯨比小抹香鯨年齡相差約20歲。當然,確切的年齡需要做牙齒切片鑒定。“而且從專家們解剖器官的發現來看,兩頭鯨不可能是因為衰老致死。”

  解剖發現

  兩頭鯨均得過“肺炎”,或因細菌、病毒感染

  通過解剖,孫永林發現,兩頭抹香鯨的肺臟有粘連。

  孫永林介紹説,一般哺乳動物的肺壁和胸腔之間是有空隙的,之間只會有少量潤滑液,不會有液體滲出;而這兩頭抹香鯨的胸腔內有液體滲出,肺壁和胸腔粘連到一起了。

  “我們懷疑這是抹香鯨以前肺部病變留下的後遺症。由於它主要生活在深海,那裏空氣污染小不太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孫永林還説,抹香鯨雖然深海潛遊,但是作為哺乳動物仍需要用肺呼吸,一般2小時就需要浮至水面換氣。

  “如果為了躲避人類的船隻或是捕獵的危險,它不得不深潛,然後又以極快的速度上浮水面換氣,速度過快就可能出現‘減壓病’,其循環呼吸系統會受到影響,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

  由於抹香鯨的肺部已經徹底腐爛,無法進一步做肺部切片分析,因此無法明確其肺部感染的致病原因,也不能就此推論這是導致抹香鯨的死因。

  新進展/

  四川專家揭秘巨鯨的“聽力世界”

  解剖巨鯨耳朵用壞3把電鋸

  自3月11日發現抹香鯨的外耳道後,幾位專家十分興奮。3月12日,成都華西醫院耳鼻喉專科的趙宇教授、深圳的耳科專家湯文龍醫生繼續對抹香鯨耳朵展開解剖。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則對抹香鯨的頸部進行解剖研究。

  兩位耳科專家原本都是做顯微外科手術,素以精細著稱,用的儀器也是手術鑷、手術鉗,這次為了解剖抹香鯨還精心準備了先進的IPC耳鼻喉綜合動力系統;然而這些面對抹香鯨,這些儀器未免顯得太過“迷你”了,按趙宇醫生的話説是“狙擊槍打坦克”,專家們索性操起了榔頭和鋼鑿,甚至是切割瓷磚用的電鋸,對著抹香鯨的耳朵敲敲鑿鑿。

  不過,由於抹香鯨耳骨十分堅硬,切瓷磚的電鋸用壞了3把。無奈之下,專家們只能用給人類做手術的動力系統進行解剖,可由於尺寸相差太大,進度十分緩慢。“就像用挖耳勺開墻洞。”趙宇醫生如此形容解剖的艱難,解剖一度陷入僵局。

  現場還有一頭白鯨的頭骨,這是從一頭體長5米的白鯨解剖出來的。要知道,白鯨和抹香鯨一樣,同屬於有齒鯨類,只是尺寸更小潛水深度較淺。於是,專家們將注意力轉向白鯨,打算從中找點靈感。

  經過五個小時磨除大量骨質,白鯨的中耳、內耳等結構都找到了。專家們發現,白鯨聽小骨比起人類的聽小骨,要大50倍左右。雖然聽小骨比人類大多了,但是白鯨的中耳功能已經退化,聽小骨基本不起作用。這是因為白鯨在海洋生活,利用聽小骨傳導聲波的功能已經退化,它們傳導聲音的方式主要通過骨傳導:即聲波依次經過水、皮膚、顱腔骨性共振等環節,最後到達內耳耳蝸。

  內耳耳蝸是感受聲波的結構,名稱來源於其形狀與蝸牛殼的相似性,一圈一圈的。此外,專家們發現,白鯨的耳蝸與人類的耳蝸均為兩圈半。但是,白鯨的耳蝸體積要比人類的大10倍以上。“或許,這可以部分解釋白鯨與人類聽力上的差距。”湯文龍醫生説,此外,白鯨的耳骨骨質明顯比人類的堅硬很多,“可能是骨傳導的原因”。

  雖然抹香鯨的耳朵解剖陷入停滯,但是專家們從白鯨的解剖中得出了不少啟示。他們推測,抹香鯨的中耳退化會更明顯,但耳蝸會更發達。

  新發現/

  解剖抹香鯨頸部新發現

  人類慢性頭疼病因或有新啟示

  與此同時,隋鴻錦教授對於抹香鯨的頸部研究也有所發現。

  據了解,人類頸部的枕下區深層肌肉及韌帶和硬脊膜之間存在纖維連接,此纖維連接被稱為肌硬膜橋。隋鴻錦教授説,肌硬膜橋對於腦脊液循環有著重要作用。人們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也發現了肌硬膜橋,但是抹香鯨是否有這項結構?學界涉及較少。

  在此次的解剖中,隋鴻錦驚喜地發現,抹香鯨也有這種結構,並且十分強壯。“根據比較解剖學,在生物進化中,重要的器官會越來越發達,不重要的器官會慢慢退化。這就説明,肌硬膜橋對於哺乳動物來説十分重要。”隋鴻錦説,而在人類的疾病中,慢性頭疼常常與肌硬膜橋有關。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可能會對人類的頭疼病因多了一種發現,以後對於慢性頭疼的治療辦法或有一定啟示。”隋鴻錦説,抹香鯨的解剖仍然在持續進行,接下來還會對其皮膚、抗水壓能力的相關方面展開研究。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