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文化使者”石漢基:贈書報國

2016-03-22 10:23:2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記者李曉婷採訪石漢基先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曉婷):石漢基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説起漢榮書局大家一定知道了,它是香港很有名的書局,石漢基先生正是香港漢榮書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據不完全統計,自1978年起,石漢基先生跟隨父親石景宜先後向全國200多個城市、1500多個圖書館(大學、科研機構)捐贈港臺版圖書700多萬冊,價值超過4億港元。他們贈書報國的義舉,受到了海峽兩岸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尊敬。

  石漢基1950年8月出生,祖籍廣東南海,是石景宜先生的長子。石漢基11歲時隨家人從廣州到香港,他們家靠擺賣舊書起步,逐漸發展成漢榮書局有限公司。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他的父親石景宜回鄉探親時,發現當時廣州的圖書館非常缺書,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需求,於是決定捐一批大學英語教材到廣州,當時前來借閱的人排起了長龍。看到內地人對知識如此渴望,與父親一同前來的石漢基深受震撼。他為我們講述了第一次贈書的情景,“那時是我爸爸開始的,我只是在後面幫他忙而已。當時送書難度也是很大的,因為當時大約70年代末80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內地的圖書館沒有書。第一次我們是送英文書的,廣東省的領導就説,英文書不是不好,但看得懂的人不多,建議還是送中文書。但當時香港中文的出版業不是很發達,中文書出得多的就是台灣。但台灣的書送來當時很多人都不敢要,因為裏面還是有一些方面跟我們的解讀不一樣,就是價值觀不同。”

  這個局還是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給破的,她當時説了話:“為什麼不要?”於是石家父子馬上通過全國政協送給大陸一大批台灣書籍。此後,石漢基和父親在內地送書就變得容易了,他們在內地送出的書也就更多了。

  從1984年起,石漢基父子贈書的腳步從廣東走到了北京。石漢基先生説,這當中也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作用:“我們先是在廣東送書的,後來就來到北京。國際廣播電臺很早就和我爸爸的關係很好,很早就聯繫上,送書活動得到了貴臺很大的支持。”原來,廣東的贈書活動雖然很成功,但石景宜先生感到終歸還是局限于嶺南,離自己贈書報國的願望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最好還是要把活動開展到北京去。剛好他有個表外甥在國際臺當記者,通過這位親戚的牽線搭橋,1984年10月,石景宜先生向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贈送1000冊電子資訊科技專業圖書的儀式在位於首都核心地區的中山公園舉行。當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媒體發表了報道,效果令人滿意。

  石漢基父子贈書的腳步更從大陸走到台灣是從1988年開始的,當時石漢基先生協助父親首次將大陸字畫帶到台灣展覽。1990年又在台北公開展出捐贈給台灣的大陸圖書。這給當時兩岸帶來了轟動影響,成為開啟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把鑰匙。石漢基先生回憶説:“我們也有把內地出版的書送去台灣。我們1990年已經把內地出版的圖書送去台灣了,而且還公開展覽。比台灣現在開放簡體字書的政策早了20多年。”

  因此台灣人親切地稱石景宜為“文化書使”。後來石景宜先生退休了,作為長子的石漢基接任管理香港漢榮書局,而且還擔起了“書使”的重任,每年買一些合適的書捐到內地,甚至自費出版圖書送達兩岸。

  2005年,為迎接漢榮書局成立35週年,石漢基花費幾百萬元出版了一套12冊的《中國全方位透視叢書》。該套叢書分別從民族、文化、繪畫、傳統建築、經濟、科技、教育、人口、宗教、政治制度、外交及國防等方面,全面介紹中國的發展。叢書出版後,石漢基向香港和澳門的中學、大學、公共圖書館送去了數萬冊。2006年,石漢基聯繫出版了一套17本的《中國民俗文化》,並在台灣發行。書仲介紹的婚俗、節日、民居等民俗,雖然不少人都有基本的認識,但卻不一定是人人都了解。石漢基希望借此喚起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記憶。

  2007年石景宜先生逝世後,石漢基承繼父親“溝通兩岸文化交流,致力建立書香社會”的志向,秉承父親的“書使精神”,繼續無償給大陸各地圖書館贈送港臺或國外出版的各類書籍。

  現在,石漢基先生是全國政協委員,還擔任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廣東省政協常務委員、廣東海外聯誼會理事、暨南大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韶關學院董事會董事等職。不久前他趁著來北京開全國兩會的機會,又向內地送書來了。2016年3月18日,由民盟中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香港漢榮書局聯合主辦的“石漢基、石國基先生向內地65間圖書館捐贈圖書儀式暨第二屆‘石景宜博士杯——華夏書畫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魯麗出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漢榮書局石景宜及石漢基、石國基父子時刻心繫祖國文化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為內地捐書送書,為兩岸文化交流不遺餘力的義舉,稱其為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

  當記者問石漢基現在贈書和以前有什麼不同時,他説:“現在不同了。第一可能有了手機,資訊發達了很多,對圖書的需求沒有以前那麼多了。還有,國家經濟上去了,現在的圖書館也不缺書了。再有,兩岸交流也已經很多了,所以我的歷史任務也差不多可以説完成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