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考研調劑遭"名校出身"門檻 "雙非"學生一校難求

2016-03-22 10:58:57|來源:新華報業網|編輯:李邵鵬

  原標題:考研求職,遭遇“名校出身”門檻

  非“985”非“211”,或許連名都報不上——

  新華報業網訊眼下正是研究生招生調劑和面試關鍵時期。不少學生向記者吐槽,一些高校特別看重“出身”,或明或暗設置“非211、985不要”之類門檻,這讓不少寄望考研改變命運的非“名校”考生感覺“很受傷”。

  李欣本科就讀于南京一所“雙非”學校(即非211非985),今年考研通過分數線,但第一志願未被招生單位錄取,按規定可以參加網上調劑。李欣聯繫了省內多所大學,都被婉拒,對方或委婉表示調劑生要考慮“優秀生源”,或明確表示只接受985高校考生,這讓李欣直呼“太不公平了”!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南京多所高校在2016年碩士研究生調劑通知上註明:優先接收“雙985高校”的優秀調劑生;有的學校甚至明確“雙985高校”是申請調劑基本條件。所謂“雙985”,即考生本科就讀于985工程高校,且報考的是985工程高校2016年碩士研究生。而實際上,這些招生高校有的自身也不是985高校。

  記者就此諮詢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招生老師。他告訴記者,考慮到招考工作效率,開出一些“附加要求”擇優錄取,這種做法目前在高校招生、單位招聘中其實很普遍,不足為奇。

  省外一所高校的章姓副教授坦陳,現在高校招聘看第一學歷的風氣愈演愈烈,“我自己就因為不是985畢業求職時屢屢被拒”。他曾經一心想到南京高校謀職,因為自己研究生期間科研成果豐碩,授課能力也得到普遍認可,但最終還是因為第一學歷不符合要求而失去機會,能進現在外省這家211高校也純屬僥倖。從今年開始,他所在高校也開始要求第一學歷至少“211”了,學院想引進一位頗有成就的副教授,也因此不得不擱淺。

  耐人尋味的是,章老師現在自己招收研究生也會偏愛985、211高校考生。“我個人覺得985、211的學生普遍比較有上進心,素質比較整齊,並不是説非名校的就沒有好學生,但相對比率低一點。考慮到就業,導師也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將來競爭力更強一些。”

  眼下的就業招聘中,不少人們眼中的“好單位”在報考系統中也設置了“985”“211”硬杠杠,沒有這名校文憑連名都報不上,更不用説獲得競爭機會了。即便進入面試,“雙非”學生也更容易遭遇淘汰。

  省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胡建平説,學歷歧視跟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戶籍歧視一樣,是普遍存在的幾大招聘歧視之一。近幾年來,我省採取多項舉措引導招聘單位拒絕粗陋的人才選拔方式,“英雄莫問出處”,中心組織的招聘會不允許單位把畢業生母校分成三六九等。985、211高校,包括一本、二本、三本,這些標簽源於過去行政權力的分配。現在全國不少省份在高考錄取中取消了一本、二本的劃分,讓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競爭。

  也有專家表示,將學校分類評等的做法本身無可厚非,世界上不少名校就是在差異中脫穎而出的。美國大學至少可以分為10種類型,招生或就業對學生各有青睞。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目前“985”“211”不是按照社會差異性需求和教育規律來分類劃分的,而是計劃經濟下按照行政管理模式進行院校分類管理,這也引發出一些“985”“211”院校的差專業也能招到高分考生的怪現象。在專業無差別的情況下,看學校牌子錄取屬於“沒有辦法的辦法”。

  南京工程學院科技與産業處副處長韓冰教授認為,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學歷含金量較過去有所降低,考研對於不少非名校學生來説如同“第二次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無可否認,目前的名校劃分有其局限性,很多非名校同樣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優勢專業,有很多優秀教師願傾囊相授,給予那些積極主動的學生更多鍛鍊機會與資源配置。對那些有心向學的優秀學子,給予他們一些機會和發展空間,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非名校學生也須正視師資等軟硬體方面的客觀差距,尤其應意識到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差距,從自身找原因,積極進取,而不是怨天尤人。

  記者注意到,這兩年南京一些本二、本三院校,比如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南理工紫金學院等高校考上211以上高校研究生的畢業生都在150人以上,三江學院每年畢業生中有10%選擇繼續升學。“每個導師都希望招收到勤奮好學、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只要足夠優秀,無論是就業還是讀研都會贏得青睞。再則,進入高校後學生發展也面臨分化,關鍵還是看學生自己的努力。”三江學院校長助理、高職院院長郭彬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