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開放站上新起點
3月22日至25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在中國海南如期舉行。作為與世界經濟論壇、G20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等對話機制並列的重要國際盛會,博鰲論壇的成功召開讓海內外各界再次將目光聚焦于開放的中國。分析人士指出,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現在已經站在對外開放的新起點上。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人心和共贏潛力的多重作用下,世界將迎來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而中國也將為世界注入全新的發展動力。
“深度開放”腳步堅定
改革開放在中國已經進行三十多年,不僅推動中國經濟崛起,也為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動力。如今,“改革”已經邁向深水區,而“開放”也迎來了更高的起點。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産能合作實現新的突破。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服務貿易比重顯著提升,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逐步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格局。”今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是描繪著“十三五”時期我國“深度開放”的藍圖。
不久前,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出席中日雙方投資促進機構第20次聯席會議時亦表示,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政府會繼續大幅放寬準入限制,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和製造業開放水準,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優化對外開放區域佈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進入“新常態”後,中國經濟要從過去的粗放式發展向可持續發展轉變,並努力由世界分工體系的低端向中高端爬升,而“高水準、深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則是實現這種“華麗轉身”的必然要求。
“如果説過去的開放更多是單純引進外資,那麼未來的開放將是優質外資進入與中國製造、中國企業、中國品牌‘走出去’並行的雙向互動格局。”沈驥如説。
“一帶一路”廣交人心
找準支點,方可撬動地球;緊握抓手,才能推進開放。如今,中國已經發起或參與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一系列開放合作機制,並在滬、津、閩、粵等地設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主動地深度擁抱世界。
在這些機制中,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是輻射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受認可程度最高的構想。最新的證明來自日前博鰲論壇發佈的“2016亞洲經濟前瞻指數”。在評選拉動亞洲經濟貿易投資的最有力機制時,大多數受訪者把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列在首位,選擇的比重高達69%。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在分析這一最新調查結果時表示,在全球貿易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依然超過了1萬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以上。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去年對中國的投資達到了85億美元,增長了25.3%;而同期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高達148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更是增長了80.2%。邢厚媛認為,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數據,顯示出“一帶一路”構想對於整個亞洲地區貿易、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都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外交部部長王毅不久前也指出,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的意願,3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因此可以説“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即:參與的夥伴越來越多、金融支撐基本到位、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産能合作全面推進。
互利共贏 前路更寬
那麼,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呢?其實,不少海內外經濟精英對這個問題都有著非常清晰的答案。
在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西美昂·迪揚科夫看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將把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連接起來,還將幫助沿線國家融入全球經濟,許多國家會因此而獲益良多。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福田康夫進一步指出,世界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闔作,一個國家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單獨生存下去,只有靠共同合作才能生存並向前邁進。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中國,中國的發展是全世界的機遇。一方面,中國可以為世界提供高鐵、核電、中醫藥、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性價比高的優質産品,併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其急需的産品和産能;另一方面,世界也可以為中國提供所需的商品,併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盈利舞臺。”沈驥如説,中國加深對外開放不僅是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具體體現,也是促進國際社會和諧與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大正能量。(王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