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包容互鑒是青年文明的引力波

2016-03-27 18:00:08|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楊玉國

  世界發展風雲變幻,但文明包容互鑒始終是中國所倡導的理念和精神。2014年3月27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國家主席習近平全面深刻地闡述了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再次闡述道,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

  文明,是歷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最大公約數,它集中囊括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而對於青年朋友來説,在未來改造世界的篳路藍縷中,如何利用文明這股力量來團結協作,繼而構成豐富的精神和物質基礎,我們須從習近平主席對於文明要交流互鑒的話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

  文明的意義,在於思想的薈萃,心靈的寄託,以及人類對萬物之美的詮釋。而青年與文明的“有期而遇”,則正如李大釗所説的“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李大釗言語中的“鬥”,並非是著眼于青年的意氣用事、情緒使然;相反,這個“鬥”字,在於影響周邊、改變世界的“方法論”“工具箱”。它謙卑,友好,有效。放在當下的大國行情中,則有包容和互鑒這樣的更深體悟和多維思考。

  包容與互鑒,是中華傳統思想的薪火相傳,也是中國青年可以借鑒的文明要素。譬如,絲綢之路精神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就信奉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高遠立意。這既是世界各國所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産,也是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而包容、互鑒的登高望遠,為青年文明提供了不偏不倚的精神指引,也為自己人生與事業的融合共贏大局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包容和互鑒,正如兩腿走路,雙槳劃船,其腳踏實地的模式,撫古思昔,皆是如此。習近平主席曾借喻説,中國絲綢和瓷器曾經令當時整個英倫為之傾倒,發端于英國的工業革命則使世界絲綢業和制瓷業脫胎換骨。中國的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英國人別具匠心地將其調製成英式紅茶。這就是包容互鑒的文明樣板。

  而就在不久之前,引力波這場偉大的科學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而一位名叫胡一鳴的上海年輕人全程參與了引力波的探索研究。正是包容互鑒的推動,才有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卻能為共同目標而奮鬥的年輕力量。它所打造出來的文明力量,值得這個世界有所期待。

  包容胸懷比宇宙還寬廣,互鑒傳遞比光速還快,文明接力也將比歷史還久遠……年輕人,不妨用這種“引力波”的能量傳遞方式,來共同打造出“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青年文明正能量。有了這種支持,夢想才會有共識,觀念才會有對接,而奮鬥的人生,也將牽挽各方,與眾不同。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信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