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的典範

2016-03-30 10:21:45|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瑞芳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

  民族的發展和興盛往往同一定的哲學思維相聯繫,缺乏哲學思維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把握時代脈搏、描繪建設藍圖、推動改革進程、破解發展難題,都需要哲學智慧。我們黨歷來重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重視哲學思維、善用哲學方法,是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的鮮明特色。他先後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體現了對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他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哲學思想,充滿實踐精神、人民情懷、問題意識、世界眼光。這種哲學不是在書齋或學院裏構築的“體系哲學”,而是回應時代、紮根實踐、關注人民的哲學。習近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中國問題、闡釋中國實踐、解讀中國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哲學思想,無愧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的典範。

  立足中國現實、解答時代問題的實踐哲學

  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明特徵。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張傾聽時代呼聲、 深入社會實踐、回答現實問題,反對“幽靜孤寂、閉關自守並醉心於淡漠的自我直觀”。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植根于中國實踐,以實踐需要為導向、以回答中國問題為中心,是立足中國現實、關注時代問題的實踐哲學。

  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使命。恩格斯曾經預言:“只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並且把它運用於現時代,一個強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強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19世紀的預言,正在成為21世紀中國發展的現實。置身於21世紀的“現時代”,中國共産黨人正在“進一步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論點”,並以此為指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基於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共産黨人在這一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時,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指出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實踐精神是同問題意識緊密聯繫的。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以時代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是社會實踐的呼喚和折射。“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習近平同志多次引用馬克思的這句名言,呼籲關注和研究實踐中的問題,強調只有立足時代、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只有立足時代、傾聽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號角。當代中國從哪來、向何處去?如何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走向?如何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回答這些重大問題,需要我們運用哲學思維總結實踐經驗、走向歷史深處、揭示客觀規律、把握髮展之道。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許多新特點、出現許多新問題。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正是從實踐中的問題出發,使哲學思維的進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進程相一致、使理論邏輯與歷史過程相統一。

  關注群眾利益、貼近人民生活的大眾哲學

  貼近群眾生活、集中群眾智慧、關注群眾利益、表達群眾訴求、使用群眾語言,是大眾哲學的基本特質。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時代化、中國化、大眾化的進程中日益深入人心,逐漸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的思維。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秉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總結了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智慧,是關注群眾利益、貼近人民生活的大眾哲學。

  習近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並將其深刻道理轉化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契合、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等。他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氣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難,維護民生民利,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在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科學運用和生動體現。

  經常使用大眾化、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深刻思想,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的特色。例如,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來形容黨員幹部要嚴於律己;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禁微則易,救末者難”等古訓來説明聯繫群眾、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來比喻抓落實,用“補齊短板”“滾石上山,爬坡過坎”説明抓主要矛盾、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克服困難;用“補鈣”“係扣子”來比喻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等等。這些語言表達形象生動地説明瞭深刻的哲學道理,讓人感到很接地氣、很親切。

  遵循客觀規律、駕馭複雜局勢的“辯證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強調運用唯物辯證法認識解決現實問題,並將其轉化為思考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主張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和客觀規律,求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是遵循客觀規律、駕馭複雜局勢的“辯證哲學”。

  在辯證唯物主義方面,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例如,強調要學習掌握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堅持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以此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當代中國的實際,進而指導制定路線方針政策,自覺使思想適應新形勢、適應新常態;同時,又重視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第一位,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強調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方法,特別是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例如,強調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等等。

  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習近平同志重點強調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及其分析方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分析方法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及其分析方法。例如,強調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來理解我國改革的必要性、複雜性;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處理好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等等。

  唯物辯證法在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中得到了爐火純青的運用。例如,他出色地運用辯證思維説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兩座山”的辯證法,強調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是對立統一的。他概括了在實踐中對這“兩座山”之間關係認識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與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重要論述,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聚焦現實矛盾、突出改革創新的發展哲學

  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重大主題,也是中國理論的重大主題。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緊緊圍繞發展問題展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新形勢下的創造性運用,是聚焦現實矛盾、突出改革創新的發展哲學。這裡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例,對此予以説明。

  新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當代中國經歷了30多年高速發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如認識經濟新常態、適應經濟新常態、引領經濟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和平發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堅持從嚴治黨,擺脫“塔西佗陷阱”;等等。此外,改善環境、消除貧困、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難題。新發展理念正是直面嚴峻挑戰、破解現實難題的有力思想武器: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方面創新不足、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區域發展、城鄉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不平衡等問題;綠色發展注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解決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發展內外聯動,解決我國對外開放水準總體上不夠高,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較弱問題;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新發展理念秉承唯物史觀的基本精神,總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強調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科學性與價值性的有機統一,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強調變革發展、普遍聯繫的觀點,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觀點,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觀點,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創新的重大成果。

  飽含文化底蘊、彰顯精神力量的價值哲學

  當代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支撐。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核心價值觀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説,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哲學思想是飽含文化底蘊、彰顯精神力量的價值哲學,其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精煉表達,既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又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吸收了世界文明先進成果。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應確立價值觀自覺與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社會現實和實踐發展的直接反映,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聯繫的價值取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與實踐主體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

  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是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核心價值觀是社會、民族之大德,也是公民個人之小德;青少年培育核心價值觀,如同係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何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百姓的言行方式,孕育著當代社會所需要的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精髓。必須結合時代特點、根據實踐需要,吸收現代文明成果,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當代中國發展的實踐為基礎,對傳統文化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既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又要避免復古主義。

  綜上可見,習近平同志從國家興盛、民族復興的高度把握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大意義,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角度闡釋文化發展規律和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科學路徑,對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進行了符合中國現實國情和時代特徵的科學運用與創新發展。(郝立新)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