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祖國人人盡責 美麗中國是大民生

2016-04-06 14:10:37|來源:未來網|編輯:王瑞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鬥。“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發展林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宣傳新發展理念,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4月5日新華社)

圖片默認標題

  4月5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習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樹。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草長鶯飛,春意正濃,又是一年植樹造林好時節。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身體力行義務植樹,以實際行動踐行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既是一種宣誓,也是一種動員,表明瞭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美麗中國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意志,詮釋了美麗中國關乎人人、植樹造林人人有責的基本道理,必將引領和感召全社會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的熱潮。

  回顧過往,6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35年前,經鄧小平同志提議,全國人大作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長期以來,在我國各族人民廣泛參與、積極行動下,我國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成為新世紀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關乎民生大計,美麗中國關係著每個公民的福祉。

  三年來,從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再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美麗中國的綠色底色,一天天愈發清新養眼。

  當然,在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我國的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而想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顯然需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一起來植樹造林。因為生態文明是公共産品,與每一個人都緊密相聯、息息相關,任何人都難以置身其外。一句話,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人人受益;綠化祖國、改善生態,人人有責。

  誠如習總書記所説,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從這個意義上説,參與義務植樹不僅是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普惠人人、你我受益的公共福利。作為祖國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當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以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高度自覺地投身到植樹造林中去。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十三億人匯聚起來的力量卻是無法估量的。只要我們全體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植樹造林、綠色發展的勢頭就會穩步向前、銳不可擋,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願景就會可期可成、如約而至。(羅建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