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商務部:進一步減負 實現進出口回穩向好目標

2016-04-07 16:02:02|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鄧晨曦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中國商務部7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會上透露,近期商務部對中國外貿企業進行了大規模調研,地方和企業普遍反映今年出口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對此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為企業減負助力,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進出口回穩向好的工作目標。沈丹陽當天還回應了美國對華不銹鋼板帶材雙反損害初裁、一季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力度空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認定等熱點問題。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出口3.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6%。不斷下滑的外貿數據反映了外需的疲弱。2月下旬到3月上旬,作為外貿主管部門,中國商務部組織了17個調研組赴廣東、江蘇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實地調研,這些省市區進出口額約佔全國的97%。調研主要圍繞出口額佔全國70%的家電、汽車等20大出口行業展開。對於調研結果,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地方和企業普遍認為今年的外貿形勢更為嚴峻。

  “從20個地方調研情況看,地方普遍認為,今年外貿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下行壓力加大。從3000家企業問卷調查情況看,今年出口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出口成本上漲快、人民幣匯率不穩定、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

  不過這位官員也指出,調研結果還顯示,中國出口結構調整趨勢向好的勢頭、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的態勢以及外貿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此次調研組還對200家典型企業進行了“一對一”訪談,發現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這説明中國外貿轉型升級是必須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未來,商務部將進一步減負實現進出口回穩向好目標。

  長期以來,“非市場經濟地位”是困擾中國對外貿易的問題之一。由於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出口對象國實施的對華反傾銷調查可以援引“替代國”數據,從而導致不合理的高額反傾銷稅。近日,這一問題再度引發爭論。有外媒稱,西方七國(G7)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存在分歧。美國既擔憂歐盟可能懾于中國的報復而在此問題上對華讓步,又擔憂如果美國和歐盟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訴諸WTO爭端解決機構。對此,沈丹陽表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需要世貿組織其他成員背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並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出了一條符合當代中國發展實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發展道路。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需要世貿組織其他成員的‘背書’。”

  沈丹陽説,“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問題是兩個概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是關於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規定。根據該條規定,對中國出口産品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的做法應當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在此之後世貿成員不能繼續對中國出口産品使用“替代國”做法。

  “這是世貿成員必須遵守的條約義務。無論美歐等成員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都必須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棄用‘替代國’做法。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曲解、拖延該條款執行的行為,敦促美歐等成員儘快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如期棄用‘替代國’做法,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避免貿易爭端,推動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並購力度空前。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中國化工以逾430億美元全資現金收購國際巨頭先正達。然而,這起商業行為也受到了美國一些政客非議。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沈丹陽明確表示,這次收購是一起“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開始進行對外投資,開展國際化經營,這是中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的自然結果。少數發達經濟體個別政治人物對中國企業的正常投資總喜歡説三道四。實際上,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美國先正達公司是國際投資並購中一起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了。先正達公司發言人已明確表示該並購案不會以任何方式危及美國食品安全或國家安全,並表態歡迎美國政府對此案進行全面審查。目前該收購尚在進行中,商務部正密切關注此項並購案進展。”

  沈丹陽稱,中方尊重相關國家依據本國法律對相關國際投資並購案件進行審查的行為,希望所在國政府本著公平公正態度和透明非歧視原則來對待中方企業的投資,同時中國願意與有關國家加強對話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為雙方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據了解,2015年,中國企業所投資的境外企業向投資東道國繳納各種稅金總額逾190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超過83萬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