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互聯網+流通”行動 降低物流成本 改善營商環境

2016-04-07 10:09:20|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鄧晨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全文):昨天(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是推動流通革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專家表示,“互聯網+流通”行動主要是為了落實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一的降成本,利用互聯的技術,以及共享、分享的理念,來降低物流的成本,改善營商環境。

  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中國物流業整體發展水準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企業物流成本偏高,就製造業來説,物流成本佔生産成本的比例為30%至40%,而歐美發達國家僅為10%至15%。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分析説:“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物流成本在企業的整個運行成本中佔比比較高,長期以來物流我們的物價也好,還是産品裏面有相當大的比重被物流成本所吞噬,這個也造成了我們的運輸效率不高,最終讓消費者承擔這部分成本。”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了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以促進降成本擴內需增就業。會議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後等“硬瓶頸”,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尤其要加大農村寬頻建設投入,帶動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為農産品銷售提供便利,既促進農民增收,又豐富城市供應,使市場價格合理穩定。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曾透露:要利用“互聯網+流通”,來降低國內物流成本,優化消費流通方式,促進國內消費。

  “互聯網+流通著重解決在消費方式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它更規範化,著重在共建城市間的共同配送和農村之間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當中的,讓農産品能走出來,同時降低農産品的損耗率,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冷鏈系統的建設。”

  會議還指出,要破除營商環境“軟制約”。建設商務公共服務雲平臺,開展允許無車企業從事貨運和商戶選擇執行商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的試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環境。對此,王軍分析稱:“從政府的角度來講如何更好的簡政放權,來減少對經濟社會的干預,更多的讓市場、讓企業資源配置進行決定性作用的發揮,以及未來政府職能的轉變,更加注重事後的服務和監管來轉變,可能對未來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提高物流業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能夠改善我們的營商環境。”

  同時會議還對於“互聯網+流通”行動,還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分享經濟成長。推動傳統商業網絡化、智慧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業依託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開拓市場,引導降低實體店舖租金。對此王軍表示:“國務院為了落實今年我們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一降成本,利用互聯的技術,來改造來提升我們傳統物流行業的生産效率,特別是借助互聯網的這種共享、分享的理念,能夠有效的降低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