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孫女面臨輟學 奶奶撿破爛湊學費
小香妮扶奶奶下樓梯
原標題:17歲孫女面臨輟學 奶奶撿破爛湊學費
17年前,61歲的張于友在自己家門口撿到一名女嬰,取名鄧香妮。7 年後,婆孫倆跟隨繼子移居南充,可因生意經營失敗,繼子選擇外出打工,並停止對小香妮的撫養。
“當年撿回她,就沒想過放棄。”一邊是為了給孫女湊錢上學,生病一拖再拖仍不肯就醫的奶奶,一邊是為了拼命兼職打工的孫女,只為圓夢高考的孫女。她們該何去何從?
17年前撿回女嬰生活有了牽掛
17年前,在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的馬路邊,清晨一聲啼哭引起了正在田裏幹活的張于友的注意。“我看是個女孩,就用塊布包著,也沒留下任何信息,估計是被父母遺棄的。”張于友説,自己曾有兩任丈夫,第二任丈夫去世後,家中就自己和繼子一家,但繼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想到自己已經年過六旬,膝下仍無兒無女,張于友便將女嬰帶回家中撫養,生活也有了牽掛,取名鄧香妮。
“那時候身體還行,平時在家種點莊稼,我們婆孫倆也算是不愁吃穿。”2004年,繼子邀請張于友到無錫,希望她能放下家裏的農活,給全家做飯。“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帶上孫女。”2006年,全家從無錫來到南充定居,繼子兩夫妻也做起鞋生意。老人在家做飯,夫妻負責掙錢養家,一家五口,其樂融融。
不想孫女輟學奶奶撿破爛賣錢
好景不長,鞋業生意越來越差,孫子又考上大學,正是大把用錢的時候。夫妻二人決定停掉生意,外出打工。時間一長,回家次數越來越少,漸漸的電話也少了。到最後,房子裏只剩下張于友和孫女兩人。
“孩子和他沒有血緣關係,現在他連自己兒子的學費都惱火,所以我不怪他。”為了讓小香妮能夠繼續上學,張于友白天就出去撿破爛、礦泉水瓶來維持日常生活開支。“以前一天能賣10元錢,現在好幾天才賣得到兩三元錢。”
一個月75元的養老補助,再加上張于友撿破爛換的錢,入不敷出。一元錢掰成兩份用,可還是不夠用。“年齡大了,走兩步就累。好多礦泉水瓶都是附近單位專門留給我的。”在交談中記者得知,今年78歲的張于友患有嚴重的風濕病,一到冬天,痛得下不了床那是常有的事。“我現在就擔心孫女,馬上都高三了,我不想她輟學。”
一到寒暑假孫女就打工湊學費
小香妮現就讀于南充十二中高二·八班。趁著中午,記者見到了放學回家的她。一米六的個頭,高高紮起的馬尾,種種磨難並沒有讓這名17歲姑娘臉上的笑容消失。
一盤素炒萵筍,一盆鳳尾湯,兩碗米飯,這就是小香妮和奶奶的午飯。“奶奶每次都説她不愛吃肉,其實我知道她是想我多吃點。”小香妮説,每次奶奶都是下午到菜市買菜,因為那時候菜價是最便宜的。但為了給自己補充營養,每隔 10天,奶奶都會去菜市買上一次肉,最多一斤。
而奶奶的風濕病,卻是小香妮最擔心的。“在外面拔一次火罐要好幾十元,奶奶捨不得。”原來為了能給小香妮湊齊學費,奶奶竟自己在家“拔火罐”,經常把自己燙傷,又不肯去看醫生。
學費,是壓在婆孫倆心裏最重的那塊石頭。為了幫奶奶減輕負擔,一到寒暑假,小香妮就會到處找兼職。“年齡小,而且是暑假工,工資就不太高。”她説,寒假時,自己在一家火鍋店找到一份服務員的工作,40元錢一天,還包吃。一個寒假下來,掙了800元。“當時離學費還差好幾百,後來實在沒辦法只好給爸爸(張于友繼子)打電話,才湊齊學費。”面對即將來臨的高三,繁忙的學業,小香妮顯得很惆悵,“我想讀書,可是現實擺在眼前,就算我打寒暑假工,也湊不齊學費。”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陳俊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