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
原標題:讓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開展紀律教育,狠抓執紀監督,養成紀律自覺,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也提出,黨紀嚴於國法,必須讓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線。
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章等黨規對黨員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黨員不僅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而且要嚴格遵守黨章等黨規,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黨的先鋒隊性質與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紀必須嚴於國法。“黨紀”與“國法”辯證統一,並非同一范疇。黨紀是黨員的行為底線;而國法則是全體公民的底線。如果紀法不分,那就模糊了黨員與公民的行為底線邊界;如果黨員從黨紀底線退守至法律底線,那就很容易形成紀法脫管的“真空地帶”;如果把黨員的違紀當“小節”,那結果可能是:黨員幹部“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
2016年新年伊始,新修訂的《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一改原來《準則》適用對象過窄、僅對黨員領導幹部提出要求、沒有涵蓋8700萬黨員等問題;一改原來《條例》中存在黨紀與國法混同、紀法不分等現象。這就進一步凸顯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的特點,實現黨內法規建設與時俱進,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並非將“黨紀”與“國法”割裂開來,而是使兩者更加有效銜接,更好地統一于管黨治黨的具體實踐,使黨紀真正成為黨員行為的一種剛性約束,讓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因此,管黨治黨必須摒棄慣性思維,實踐好“四種形態”,深入開展紀律教育,養成紀律自覺,發現苗頭及時提醒,觸犯紀律立即處理,依紀監督,從嚴執紀,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
堅持高線、守住底線,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這個核心價值觀作為“高線”,又要守住黨的紀律這條“底線”。這裡的“底線”就是黨員幹部行為的最低標準與限度,即黨的紀律與規矩。與之相對的理想信念宗旨這一“高線”,則是黨員幹部為實現自我完善、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而從自己的良心道德層面內設的“法”。
高線與底線兩者相互促進,有機統一。堅持高線對堅守底線會産生強大的牽引作用,使堅守底線能在黨員內心深處産生一種心理認知上的共鳴,激發守紀律、講規矩的文化自覺;而堅守底線則是黨員幹部踐行高線的具體行動,防止出現“破窗效應”,堅守底線也是堅持高線的邏輯起點與現實的外化成果。堅持高線、守住底線蘊涵著深厚的知行合一哲學意蘊,也充分體現了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的有機結合,使他律與自律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新修訂的《準則》與《條例》分別從“立德”與“立規”上構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組合拳”,是堅持高線、守住底線相結合的一個具體典範,把從嚴治黨實踐成果轉化為全體黨員必須共同遵守的紀律與道德要求。
“吾日三省吾身”有利於強化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擰緊思想“總開關”。黨員幹部“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深度實質性的轉變,其實質就是從守住“底線”向堅持“高線”並最終統一于管黨治黨的具體實踐。
當前,各地各部門已陸續啟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就要求黨員幹部必須以“兩學一做”為契機,主動把自己擺進去,通過查找在堅持高線、守住底線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與差距,把紀律挺起來,讓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共産黨人政治本色。
紮緊扎密制度籠子,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
梳理大量腐敗案例表明,權力運行不規範、監督制約嚴重缺位是腐敗案件高發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借鑒我國古代監察、御史、彈劾以及諫官等反腐倡廉制度的經驗與做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紮緊扎密制度籠子必須完善制度結構,科學合理地進行制度設計。紮緊扎密制度籠子不能“牛欄關貓”,不是形同虛設讓制度成為“稻草人”,而要務實管用,真正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可松可緊的“橡皮筋”。必須以規範化、常態化的方式加強制度建設,把紀律挺在前面,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了近50部黨內法規,僅2015年就出臺19部,約束權力衝動的制度牢籠越扎越緊、越扎越密,為黨員幹部上緊了“鐵夾板”“螺絲扣”。
今明兩年,全國省市縣鄉將陸續換屆。做好換屆工作,嚴明紀律是重要保障。要嚴格落實中央關於換屆紀律“九個嚴禁、九個一律”的要求,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能定位,嚴明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認真開展監督檢查;要堅決查處違反“九個嚴禁”的行為,堅持露頭就打,絕不姑息,以鐵的紀律確保換屆風清氣正。
(作者係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