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下調社保費率 小企業:不動養老醫保沒什麼用
目前,中國企業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總和佔工資的比重較高,造成企業負擔過重。鋻於當前經濟形勢不景氣以及企業利潤持續下滑,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成為應有之義。
日前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這意味著,未來隨著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合併,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綱要還提出,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這一輪降費率,將為企業帶來多少“降成本”利好?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降低三項社會保險費率,能為企業減輕一些負擔,假設某企業工資總額1億,降一個點社保費就可省100萬以上;若企業工資總額100億元,則可節省一個億以上。
先降低工傷、失業、生育三險費率
專家:這三險結余較多、規模較小
社會保險費率,是指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佔繳費工資的比例。我國城鎮職工法定社會保險為五項,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人社部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社會保險五項費率合計為39.25%,總體偏高。為此,“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更早之前,在去年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要求下調社保費率,涉及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資料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編輯製圖:《中國經濟週刊》採制中心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上海、廣東、天津、甘肅、江西、北京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文件下調降低社保費率,也都主要集中在工傷、失業、生育“三險”。北京、天津工傷保險基準費率由原來的0.5%至2%調整為0.2%至1.9%。天津還提出將企業繳納失業保險費率由2%降至1%,繳納生育保險費率由0.8%降至0.5%。上海宣佈失業保險費率單位繳費部分從1.5%下調到1%。
為什麼降低的是失業、工傷、生育這三險的費率?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一語道破:“這是根據中央部署,為企業‘降成本’採取的實質性舉措。基於工傷、失業、生育這三險基金的收支狀況比較好,目前普遍收大於支、結余較多,具備降費的空間和條件,先從這三險降起,最便於實施和見效,還不會影響保險基金正常運行。”
以北京市為例,2015年北京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顯示,去年全市失業保險基金超收8.5億元,工傷保險基金超收3.5億元,生育保險基金超收2.9億元,“因此適度下調這幾個險種的繳費費率,儘管會導致收入減少,但可調劑往年結余;加上這幾個基金總量規模較小,即便出現收支缺口要填補壓力也不大。”蘇海南説。
個人待遇不會降低
大企業減負絕對額大
三項保險費率下調,人們最關心的是到手的錢是增加還是減少?個人待遇是否會降低?
據記者了解,此輪保險費率下調,多地下調的多為單位繳費費率,個人繳費費率基本沒做調整。以上海為例,上海此次調整共涉及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三個險種,總體費率下降2.5個百分點,但降低的只是單位繳費部分的費率。
但也有一些地方單位繳費費率和個人繳費費率均做了下調。比如,雲南失業保險繳費費率統一從3%下調為2%,其中用人單位繳費費率從2%下調為1.4%,個人繳費費率從1%下調為0.6%。
以雲南為例,假如一個月薪6000元的企業職工,此前按1%繳納失業保險費,每月需繳納60元,個人費率下調至0.6%後,每月只需繳納36元,那麼每年就能多拿到工資288元。下調社保費率對職工個人收入影響並不大。
蘇海南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進一步解釋,此政策的目標就是減企業負擔,不減個人保險待遇。國家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繳費和保險待遇分別規定了明確的標準,這次只下調繳費費率,並未也不會下調勞動者個人保險待遇標準。因此,勞動者個人的各項保險待遇不會受到費率調整影響。
那麼,此次降低費率能為企業帶來多大實質性利好?針對這個問題,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回答截然不同。
“還沒看到文件,還不知道如何執行新的保險費率辦法。但是對我們這個只有100人的企業來説,這個只是皮毛。”北京某媒體財務主管劉欣還沒有切身感受到減負對他們這樣的小企業帶來的好處。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他們單位所交失業險單位費率是1%,個人費率是0.2%;工傷險單位是0.3%(個人不交);生育險單位是0.8%(個人不交),加起來是2.1%。如果以一位員工月工資5000元為基數(乘以2.1%),單位給每位職工每月所交的保險是105元,一年合計需交1260元。以100人計,現在單位每年共交12.6萬;如果執行新政策費率下調,比如單位所交的失業險從1%降到0.5%,工傷險從0.3%降到0.2%,生育險從0.8%降到0.5%,加起來共1.2%,還以一位員工月工資5000元為基數,單位給每人每月所交的保險是60元,一年合計是720元。稅率調整後,每人每年少交540元,100人的企業,單位每年少交5.4萬多元。
5.4萬元的減負對小企業而言,數額確實不大,但是對一個幾十萬人的大企業,這個數字可了不得。如果按照上述每人每年少交540元計算,對一個10萬人的大企業,可減負5400萬;對一個20萬人的大企業,可減負1.08億,高達億元以上。
顯然,社保費率下調後,對小企業來説,錢雖不多但也是利好,大企業受益最為明顯。這個判斷得到蘇海南的認同,他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如果一個企業只有幾百人,社保費率降低一兩個點,人工成本總量沒降多少。可是如果是一個幾十萬人的大企業,因為參保人數多,降低一兩個點,降費的絕對數就不小。不論大小企業,從降費比例來説都是一樣的,因而肯定對各類企業都是利好。”
小企業減負:還得拿養老、醫療開刀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非國有中小企業的數量目前已經超過了1200萬家,佔全部註冊企業數的99%,幾乎涵蓋了生産、服務領域的各個行業。如何讓這些中小企業也享受到降低社保費率的利好,劉欣説“還得拿養老、醫療開刀”。
其實,佔據社保繳費“大頭”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降費率在地方已經有所動作。人社部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社保費率為39.25%,其中養老和醫保佔36%左右。而此次僅有上海、浙江杭州和福建廈門等地下調了養老和醫保費率。
資料顯示,上海宣佈從今年1月1日起下調社保費率,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企業的單位繳費部分從21%下降到20%,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率單位繳費部分從11%調整為10%。
據上海市財政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基本養老保險結余182億元,累計結余達1111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當年收支結余217億元,累計結余1093億元。據此簡單測算,以去年收入為基數,養老與醫療費率均降低1個百分點,兩項基金仍能實現結余。
蘇海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養老、醫療保險基金出現結余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省份,因為這些省份人口流動大,農民工離開當地只帶走了自己所交的部分,單位交的社保費都留在了當地,所以出現結余;然而,中西部一些省份的養老金出現虧空,尤其是去年我國部分省份養老保險出現當期收不抵支。“養老和醫療,目前總的來看,雖然全國收大於支,但畢竟有十幾個省市出現了收不抵支。”
人社部近期也表示,曾經寬裕的醫保基金,也有相當一部分省份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的狀況,基金“穿底”風險日益凸顯,需要一定的費率支撐。
儘管國家要求整個社保費要適當下調,但鋻於各地的情況差別比較大,有的省份已經收不抵支了,需要靠財政補貼,一刀切顯然不合時宜。
“已經入不敷出的省份肯定就沒有下調養老和醫療社保費的空間。而有的省份,比如上海,本來徵收的21%的養老費率就高於國家標準,所以降下來是很正常的,也是應該的。各地調整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率,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刀切。”蘇海南説。
保險合併利於社保費率繼續降低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據記者了解,當前我國的生育保險覆蓋面並不高,而且各地生育保險基金普遍還有結余。而此時國家出臺政策將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合併,意味著今後“五險一金”將精簡為“四險一金”,這樣做的目的和用意是什麼?
“五險合併成四險的目的,首先是簡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本來生育也是廣義醫療的一個方面,兩者完全可以合併。其次生育險與醫療險合併後,將擴大生育保險繳費面,基金結余也可調劑用於醫療保險支出。第三,合併之後減了保險的項目,對於今後降低費率提供了條件。減項有利於下調費率,也將為醫保費率下調創造空間。”蘇海南説。
(劉鶴影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