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暴走半年每天30多裏 減重近20斤為兒捐腎
2016年4月12日,對於小許和他的全家人來説,是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因為在進行了親體活體腎移植手術之後,他已經永遠地擺脫了終末期腎病的折磨。作為中國醫大一院第1000例移植手術患者,他終於康復出院了。而為他捐出腎臟的人,正是他暴走半年減重近20斤的母親劉女士。
高中男孩過敏 三年多後繼發腎衰
十年前,剛上高一的17歲小許出現過敏性紫癜,繼發紫癜性腎病,在多家醫院就診三年半卻難以好轉,病情逐步演變為慢性腎功能衰竭,也就是俗稱的“尿毒症”。而此時,他的父親因胃出血生命垂危,一家人都是阜新農民,家中經濟負擔沉重。為了幫家裏減輕負擔,小許在家幫父親種地,主動參加村裏的活動,甚至在高考考進一家三本學院後偷偷藏起錄取通知書,為省錢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即便如此,一家人為了給小許治病仍然欠下數十萬元的外債。
父母帶小許跑遍瀋陽、北京多所大醫院,但所有醫生的建議都是,需要透析維持生命,等待腎移植。此後,小許每兩周就要透析五次,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針眼讓人看了心疼,人整整瘦了50斤。
母親暴走半年 減重近20斤為兒捐腎
由於找不到合適的腎源,他的母親劉女士和四個姐姐都有為他捐腎的打算,最終劉女士與小許配型成功。為了給兒子捐腎,劉女士開始聽從醫生的建議,適當減輕體重。“從2015年夏天開始,我每天早、晚都出去暴走,一天30多裏路,體重從140多斤減到了現在120多斤。”劉女士説,“只要兒子能夠活下去,讓我用命去換都行。”
在接受了血液透析3年零3個月之後,最終由母親提供左腎,小許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了親體活體腎移植手術。更為巧合的是,小許恰巧是在醫大一院器官移植科做了移植手術的第1000例患者。手術後,小許終於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小便,皮膚有了光彩,飲食也逐漸恢復。
腎源緊缺 超300名患者仍在苦等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孟一曼主任介紹,器官移植可以説是生命的“接力”,目前的器官捐獻數量還遠遠不足以滿足患者的需求。該院從1992年開展器官移植手術以來,至今已完成腎移植743例,其中親體活體腎移植為10例,其餘絕大部分要依靠陌生人的器官捐獻來完成移植。目前,我國的器官移植供需比高達1:30。醫大一院腎移植的供需比例不足1:10,仍有300多名患者正在苦苦等待腎源。但腎病還可以靠透析維生,很多需要心臟、肺臟、肝臟移植的患者根本無法等待,就因病重而迅速逝去。沒有捐獻就沒有移植,捐獻一個器官,也許就能救回一條生命,挽救一個瀕臨絕境的家庭。公民生前可以向省級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申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或者病情危重者瀕臨死亡時,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提出捐獻意願,並由器官捐獻協調員幫助完成捐獻手續。
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 唐子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