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樓市離婚潮”説明瞭什麼?

2016-04-12 16:23: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近日,上海樓市假離婚現象有所抬頭,上海多個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協議離婚人數大增,部分區縣民政局對辦離婚手續進行每日限號。另外,天津和河北廊坊環京縣市等地,樓市火爆情形下,均出現假離婚高潮。這些假離婚者除避開限購之外,也為了能夠買房避稅、享受首套房低首付政策。(4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因為某項公共政策的實施,民眾選擇以假離婚的方式避開監管,這種奇葩的現象和這種週而复始的折騰,已經出現過N次了。如果一對夫婦每次都緊跟政策如法炮製,那麼他們離婚復婚再離婚再復婚的次數,應該有人能夠創造世界紀錄。辦理離婚居然都要限號,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嘆,但感嘆的不該是現代人對婚姻的情感淡薄和對利益的不擇手段,感嘆的應該是公共政策已經犯過的錯為何一犯再犯,折騰過那麼多次了為何還要繼續折騰?

  假離婚就能避開限購,就能享受低首付和低稅收,調控新政設計上的“漏洞”,看上去讓喜歡鑽空子的人得了便宜。但是,調控本意就是要引導行為,基於利益的引導,假離婚何嘗不是被引導之結果的一部分?有好心人提醒,假離婚有風險,要防止假戲真做。選擇假離婚的夫妻哪不知道這一點,只不過,這點想像中的風險與看得見的好處相比,人們很容易做出理性選擇。假離婚不是對婚姻不負責,相反,借此獲得現實利益,恰是對婚姻負責的表現。

  關於“樓市離婚潮”,真正有價值的討論,不是流於道德的層面,而是回到調控政策本身。“樓市離婚潮”從一個側面説明,調控新政在相當程度上被“解構”了,沒有發揮預想中的調控作用;但從另一個側面更説明,這些購房需求都是真實存在的,即便假離婚也要買房,如此真實的購房需求,沒有理由被加碼限制——調控的目的不應該是遏制真實的購房需求,而應該是遏制投機性的購房需求,雖然這兩者往往無法有效區分。

  借用市場供需理論分析當下一線樓市,“樓市離婚潮”至少説明需求依舊旺盛。真正有效的調控方法,應該是增加土地供給,通過供給側的調控來平抑房價的過快上漲。指望在需求端通過增設各種限制來遏制需求,不僅會被假離婚等方式消解,在效用上更難免“越調越漲”;關鍵是,它事實上會被看做一張房價上漲的“保票”——房價暴跌是政府部門絕對不願看到的,遏制暴漲只是為了防止暴跌,所以只要有政府調控在,房價長期看就只會漲不會跌。

  不得不説,很多購房者非理性的購房行為,正是抱定了“跟著政府走不會有錯”的理念,對政府加碼調控做了反向的“保票”解讀。——政府加碼調控,反而可能會減少市場的理性,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樓市離婚潮”表面呈現的,是人們為了購房而不擇手段,背後呈現的,卻是樓市調控仍停留于複雜的“需求側調控”而非簡單的“供給側調控”的弊端。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樓市調控最需要借鑒和引進。(舒聖祥)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