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大使:中國發展靠“軟實力” 中華美德是核心
巴基斯坦前駐德國大使賽義德·哈桑·賈維德介紹他的著作 攝影:楊歡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楊歡):自上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首次提出“軟實力”的概念後,這個詞彙便風靡全球,研究國家“軟實力”的著作層出不窮。巴基斯坦一位資深外交官憑藉在華工作10年的經歷,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出版了一本解讀中國“軟實力”的著作,剖析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深層原因,他認為中國發展的內生動力是來自“軟實力”,而中華美德是核心的“軟實力”。
4月12日,巴基斯坦前駐德國大使賽義德·哈桑·賈維德(Syed Hasan Javed)所著新書《中國人軟實力代碼》(Chinese Soft Power Code)在京發佈。此次發佈會由北京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辦,參會人員包括巴基斯坦駐華大使、使館官員以及中國外交、學術、媒體人士。
賈維德在外交領域工作將近40年。他曾在巴基斯坦駐津巴布韋、塔吉克斯坦、比利時和新加坡使館工作,還在巴基斯坦駐北京大使館當過10年的外交官,對中國事務非常熟悉。2014年4月起,他出任巴基斯坦駐德國大使,如今已卸任,其工作也從一名職業外交家轉變成了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他目前的身份是巴基斯坦國家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長期在華工作讓賈維德不僅能説一口流利的漢語,還使他具備了觀察中國的獨特視角。他在談到出書的原因時説:“我閱讀過很多外國人寫的介紹中國的書,但是關於中國崛起的背景及原因,國外的著作並沒有完全講透。大多數西方人只盯著中國的GDP、出口和投資等經濟數據,很少有人去關心中國的社會資産(social capital)對中國發展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世界對中國還存在很多誤解,我希望通過我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國外對中國的了解。”
賈維德認為,中國用最短的時間讓10億人口擺脫貧困,經濟總量和國際影響力都在迅速提升,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靠戰爭等武力手段,而是依託于中國發展的內生動力——“軟實力”。
賈維德説,很多人對“軟實力”的定義局限在好萊塢、麥當勞、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等文化符號上,但他認為,“軟實力”是一個社會所有無形資産的集合,比如態度、品德、美德。而一個國家的崛起靠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術、經濟等“硬資産”,還要有足夠強大的“軟實力”。
在長期與中國人接觸的過程中,賈維德總結出了他認為構成中國“軟實力”的八大核心價值準則,即正氣、謙遜、紀律、友善、忠誠、熱情、耐心、毅力,他繼而又延伸出88條中國人重視的道德品質,如勤奮、愛國、敬業、公正、信任、謹慎、自我批評等。
賈維德告訴國際在線記者,在過去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是唯一不靠戰爭和武力崛起的文明古國,“中國一直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從來沒有欺負過誰,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威脅誰;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外交關係,追求的是共贏的發展理念。所以説,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充滿了正能量作用,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純屬無稽之談”。
談到如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賈維德説,從政府到媒體,再到科研機構,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不要讓不了解中國的人來評判中國的發展”;加強公共外交,包括政府層面和民間層面,尤其要注重民眾之間的交流。
事實上,在撰寫《中國人軟實力代碼》之前,賈維德還出版過一本教巴基斯坦人學漢語的教材——《漢言易語》(Chinese Made Easy)。教材從中文拼音入手,將漢字的意思用英語和烏爾都語標示出來,同時還用烏爾都語將中文拼音的讀音也標注出來。這樣,即使學生沒有字典,也能憑藉烏爾都語的注音讀出漢字,為巴基斯坦學生自學漢語創造了條件。
從外交一線退下來的賈維德,如今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他熱愛的中國問題研究。他説他的另外兩本介紹中國的著作即將出版:一本是《漢、英、烏爾都語字典》,另一本是《中國的崛起與亞洲世紀》。“中國的故事還有很多沒有講,也需要講,我要把我見證的中國的變革和進步告訴世界。”賈維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