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體安全觀的中國意蘊

2016-04-14 08:49:36|來源:人民網|編輯:張雪梅

  葉自成

  中國面臨的不安全因素是綜合性的

  影響中國總體安全的國內外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國內方面來説,第一,腐敗、法制執法不嚴等,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政治不安全因素。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了相當多的問題和矛盾,開始進入敏感期、突發期、多發期、易發期、併發期,這些問題主要是政治腐敗、法治欠彰、以權代法、分配不公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國內不少地方都引發了群體性事件。再加上國內台獨、疆獨、藏獨分子以及法輪功邪教勢力乘機煽動鬧事,維護政治安全的壓力相當大。

  第二,中國經濟轉型面臨的安全問題。中國經濟轉型有六個方面,從出口導向為主轉向國內消費為主;從高能耗高污染向綠色環保轉變;從製造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為主;以成本低廉的勞動力為主向勞動生産率更高的人力資本為主;從高速變為中高速,從以數量總量為主向數量品質平衡並以品質為主;從利益分配不平衡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轉變。經濟轉型的許多不確定因素會對國家安全産生複雜影響。

  第三,空氣、水和土地污染等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經濟發展對環境破壞很大,尤其是出現了大面積的霧霾天,同時水資源污染、地表的污染也很嚴重。這不僅大大加大了資源環境保護的成本,更對國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也給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壓力,甚至也成為中國與鄰國的外交交涉的內容。

  從國外因素來看,第一是美國因素。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有能力有意願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挑戰的大國。美國官方雖然表示歡迎中國的強大,但美國國記憶體在強大的反華勢力,美國一直通過對臺軍售牽制中國,以所謂重返亞太進一步強化美日、美韓軍事聯盟。

  第二,主權安全及南海爭端等。在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陸上疆界歷史遺留問題之後,海上疆界的劃定成為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重大問題,這方面中國面臨的挑戰很嚴峻。中國在釣魚島受到日本的挑釁;在南海的眾多島礁被周邊國家侵佔,中國的海上權益受到嚴重侵犯。

  第三,影響中國經濟安全的外部因素。中國的經濟是開放經濟,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發展中國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西方國家控制著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核心技術的發明專利權,主要市場的控制權,主要貨幣的發行權,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決策權等。其二,中國對外依存度高居不下,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和波動大。如鐵礦石2009年進口為6.3億噸,對外依賴度為69%;石油2011年進口為2.56億噸,對外依存度為56%。其三,外資在中國已經開放行業中有過大的影響,中國國內民族企業的競爭力下降。在中國已開放的每個産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産業中,外資在21個産業中擁有多數資産控制權。其四,金融安全困局。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金融要素在世界各地流動,他國的金融危機會很快到本國,給本國經濟和金融帶來衝擊。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緊縮,其消極影響到今天仍然存在。

  國家總體安全:超巨複雜的整體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強調的國家安全概念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複雜的安全形勢,因此習近平有關國家安全的講話不僅把國家安全視為國家的頭等大事,而且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的新概念,為理解國家安全提供了一個新觀念。

  例如糧食問題,有糧則安穩,無糧則亂危。它首先關係到老百姓的生存,是國民安全問題;無糧缺糧少糧則會導致社會動亂,産生政治安全、社會安全問題;糧食生産、運輸、保存是經濟安全問題;糧食作為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又是資源安全問題;把糧食作為一種期貨又産生金融安全問題,糧食的生産又涉及到耕地農田品質,是國土安全問題;到國外購買糧食會産生外部安全問題,保障運糧通道的暢通是一個軍事安全問題;而且它是一個涉及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問題,今天的糧食生産運輸保存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網絡,敵對勢力可以通過網軍破壞網絡從而又與傳統安全相關;愛糧惜糧不浪費糧食,在糧食和食品加工過程中講誠信、講道德、講良心,又是一個文化安全問題……,除了核安全與糧食無關外,其他的安全領域都涉及到了。所以,任何一個安全都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靠某一個單位、某一機構來保障,都會出現巨大的漏洞和問題。

  所謂國家總體安全,就是把國家安全視為一個超巨複雜的體系。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在總體安全體系中,每一個領域的具體的安全,雖然各有側重點,但首先都必然和必須與其他領域的安全密切相關相聯,互不可分;任何時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國家安全的問題。

  總體安全觀是對中國近年來提出的綜合安全的發展。總體安全就是綜合安全,但綜合度比綜合安全更高、更深、更全面。政治安全與經濟安全交織就是一種綜合安全,但這種交織的政治經濟安全還不能説是總體安全。總體安全在考慮政治經濟安全時,還要考慮軍事、文化、國民、資源等方面的相關聯的問題。總體安全是一種更全面的綜合安全。

  總體安全的中國特色

  總體國家安全的概念本身具有中國特色,是中國概念,而總體安全在體系架構和具體內涵上,也體現出明顯的中國特色,這就是習近平指出的,中國的總體安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第一,總體安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維的體現。首先,安全意識就是憂患意識。習近平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講話中指出,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其次,安全意識就是防止危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安與危分不開的,所謂安全就是沒有內外的危險。最後安全意識是整體意識、全局意識。中國的易經有鮮明的整體思維,《管子》等經典則強調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一體。

  第二,中國總體安全突出政治安全,把政治安全作為中國總體安全的根本。中國是一個大國,國情超巨複雜,處理好國內的政治問題是國家政權最重大的安全問題。如果中國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運行和政治穩定,一切安全問題都將是空談,相反,在政治安全良好狀態下,其他的安全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中國把政治安全確定為總體安全的核心,反映了中國維護國家政治安定、穩定、有序、和諧的複雜性、長期性、艱巨性和內向性。

  第三,中國的總體安全把人民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宗旨。所有的安全問題,歸根到底是由人民來感受、決定和評價的,任何不安全最直接影響的首先是廣大的民眾。國民安全是以民為本思想在安全領域的拓展。

  第四,以共同安全為目標的安全共同體。近年來,習近平的講話不斷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國安委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習近平又提出了安全共同體的問題,指出中國的安全必須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安全共同體是對過去的共同安全的發展,也是命運共同體在安全領域的運用。

  總體安全構建以文化安全為突破口

  當前中國最大的不安全,並不在於外敵的入侵和戰爭威脅,也沒有嚴重的內部政治動亂和不穩定的前景。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安全問題是可預期的、有保障的,但在文化安全領域則不然。由於內外的綜合因素,當前中國處於嚴重的文化不安全狀態。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亡則國亡。前面所説的政治經濟安全都是有形的,而且大多已經被認識,成為國家安全防範的主要內容,但文化安全則是一個無形的安全,看不見,摸不著,但實際上它已經成為中國嚴重的安全問題:一個沒有信仰價值體系的國家和民族才是最不安全的。

  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中,文化安全是一個極為突出的問題。除了中國不善於用文化市場的因素來建設先進文化的原因之外,中國當今的文化不安全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國大行其道,在學習西方的進程中,許多人不善於區分什麼是西方的文明成果,自覺不自覺把西方的價值觀念潛意識地作為中國各個領域的價值觀或應遵行的準則。中國主流思想界、文化界的精英是用西方的概念、思維在思考,用西方的價值觀在評判一切,反美的和親美的都是在用美國的思維在思考。在國際社會中,中國在西方文化之後亦步亦趨,在西方強勢文化的圍攻下處於守勢,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第二,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但受到來自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觀念和來自西方的傳統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觀念的影響,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也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把中國的歷史文化的主要成果視為封建、落後、專制、極權、不民主、無自由或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而加以批判。

  第三,在中國崛起進程中,出現了中國歷史文化復興的“國學熱”,對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多少有一定幫助,但對於什麼是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成果卻並沒有形成一個共識。在所謂的國學中,先進的觀念與迷信的東西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使得法輪功等邪教得以大行其道。

  第四,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影響,除了武術、孔子、中國古代的四大文明、長城等東西外,不能向國際社會提供比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更好更先進的價值理念,因而中國的模式缺乏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

  從十八大就任黨的總書記以來,無論是在中國的內政還是外交方面,習近平都展現了許多新理念。這種治國理念既來源於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實踐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也來源於習近平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提煉和總結。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是習近平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在習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本、以法治國、人與自然和諧一體、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見到這些理念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厚重的歷史影響。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抓三進”(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進教材、進課堂 、進頭腦)的思想,這是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的。習近平在北大與學生的對話中,強調了《管子》兩千多年前提出的文化安全的觀點: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直接把禮義廉恥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因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對提高民族的文明道德水準,降低群體事件,增強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建設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抵禦各種消解民族凝聚力的外來文化的影響,對中國的長治久安,對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影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再造文明中國的行動綱領。只有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從根本上為保障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的思想文化的安全屏障。

  構建總體安全體系要有頂層設計

  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構建總體安全的第一步。要完成總體安全的構建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應該有一個能夠反映中國安全形勢特點、任務、宗旨、目標的國家安全戰略。雖然有關方面一直在進行國家安全戰略的研究,但到今天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儘快完成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研究是一個迫切的任務。

  其次,必須有一個反映總體安全的國家安全法。過去的相關法律法規涉及的國家安全概念,都是某一部門、某一領域的安全立法,比如食品安全、生産安全、運輸安全、國防安全、政治安全等,沒有一個總體上概括國家總體安全的法律。一些領域的安全立法也不完整,比如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文化安全等就缺乏相應的立法。

  第三,儘快完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機構設置和運行規則。比如,現在中國有幾千億國家資産流到國外,暴露出國家資産監管的巨大漏洞,應該設立金融安全局專門監管;又如,中國的許多重要産業被外資控制,應有專門機構審查和評估外國投資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第四,從文化入手,強化國家、社會、國民的安全意識。安全不僅關係到國家命運,也關係到每個國民的命運。國民不僅是國家安全的最終受益,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動力。應當強化國民的安全意識,形成凡是危害國家安全國民安全的,自覺進行抵制;凡是有益於國家安全國民安全的,自覺進行維護。不做危害國家安全和國民安全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從事的工作做起。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