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央部門首曬紀檢預算 國資委有550萬元
京華時報製圖 謝瑤
原標題:部分中央部門首曬紀檢預算
昨天,上百家中央單位開始陸續曬出各自的預算賬本。隨著各界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日益關注,今年公眾得以在幾十家單位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首次看到針對派駐派出機構年度紀檢監察事務支出的預算情況,如國資委今年的相關預算有550萬元。
□特點
1 公開時間有所提前
記者了解到,2014年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規定,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應當在批復後20日內由各部門向社會公開,並對部門預算、決算中機關運行經費的安排、使用情況等重要事項作出説明。
記者了解到,2015年中央部門在預演算法規定的時間內,于4月17日公開了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今年報送全國人大審議的中央一級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共計100個,受到今年4月17日是週日並非工作日等因素影響,今年的中央部門公開時間有所提前。其中財政部作為相關主管部門,昨天上午就公開了自身的2016年部門預算情況。
2016年是中央部門連續第七年推進部門預算公開,也是按照新預演算法公開中央部門預算的第二年。
2 公開內容更加細化
財政部介紹,今年各部門的公開內容更加豐富和細化。各部門會向社會公開部門收支總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等8張預算表,從中可以看出各部門收支總體情況,以及財政撥款收支預算安排情況。除涉密信息外,今年公開更加細化,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其中基本支出進一步細化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
此外,社會關注度高的“三公”經費,仍按“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公開。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細化公開公務用車購置費、公務用車運行費兩個項目,增加透明度。
據悉,今年中央各部門還將公開本部門職責、機構設置,並對部門預算收支增減變化、機關運行經費安排以及政府採購、國有資産佔用、預算績效等情況予以説明,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
3 單列紀檢監察支出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紀檢監察部門持續開展的“打虎拍蠅”行動,使得各界對於紀檢監察工作的開展格外關心。今年公眾得以開始了解到有關單位在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針對派駐派出機構年度紀檢監察事務支出的預算情況。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各公開部門初次公開各單位在紀檢監察支出方面的有關預算情況。如教育部今年在一般公共服務的紀檢監察事務支出中,涉及派駐派出機構的預算數有400萬元。此外,國資委有550萬,人社部有200萬元,衛計委有180萬元,財政部為160萬元,交通部是110.54萬元等。
相關部門在公開文件中解釋,一般公共服務(類)紀檢監察事務(款)派駐派出機構(項)的2016年預算為新安排預算。其主要原因是按照《關於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規定,派駐機構工作經費在駐在部門預算中單列,2016年起將中央紀委派駐紀檢組開展工作的專項業務支出單獨列支。
◎三公預算
國稅總局同比降超1.5億
記者發現,在我國厲行節約的大背景下,大量部門的三公支出都出現了下降。其中,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的三公預算同比減少了15107.63萬元,降低了10.16%。其中公車費同比減少2114.99萬元,降低1.94%;公務接待費同比減少12992.64萬元,降低34.08%;因公出國費則持平。稅務部門表示,這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嚴格控制了三公經費支出。
不過,也有少數單位的三公費用出現了上漲。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其2016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4396.88萬元,比2015年預算數增加850萬元,這主要是其因公出國(境)費2016年預算數比2015年預算數增加850萬元。發改委方面解釋,這是其相關工作職責和重點任務增加所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有關涉外任務持續增長;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工作不斷加強,赴外協商談判任務大幅增加。
此外記者發現,今年中國社科院部門預算安排購置車輛3輛,全部是部級幹部用車。
□觀點 建預算公開平臺 通過財政大數據強化監督
預算問題專家葉青(微博)在就這次預算公開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呼籲,應及早建立全國統一的預算公開平臺,使公眾能夠隨時通過這個“財政大數據”的平臺來實現對預算和財政的監督。
京華時報: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多年,但基本不會在網站上答疑或解讀。公眾擔心,欠缺良性互動,這種外行不懂、內行看不到核心內容的專業性要求高的預算公開,是否存在淪為“雞肋”的可能?
葉青:預算公開存在口徑不一、層次不一、時間不一、力度不一等問題。時間一過,就沒有人關心了。在網上也不易找到,一些問題也是年復一年地存在。建議在互聯網時代,建立全國統一的預算公開平臺,長久性地放在互聯網上。在這個預算公開的網站與APP上,可以找到從中央部委到鄉鎮的預算。在互聯網支持下,希望“財政大數據”能夠形成。一旦時機成熟,在財政收支的大平臺上,依靠互聯網,能夠隨時看到“財政大數據”的採集、公佈,而不僅僅是預算的公佈。
京華時報:預算公開這些年確有一些“擠牙膏”式的個別進展,但未有實質性的重大突破。這是否可能與一些部門不願將非規範性收支“亂象”一下子完全暴露在公眾視野下有關?
葉青:預算公開5年多來,每年都有進步,但還是不盡人意。主要是項目之間的財政關係沒有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再就是大的項目細化不夠,讓大家不能一目了然。比如,“其他收入和支出”等,就是説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詬病。最近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非稅收入增加過快,也容易違背“經濟決定財政”的基本規律。稅收不夠,非稅收入補。這是值得各級財政機關、人大政協關注的大問題,否則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企業倒閉、民負加重就在所難免。
京華時報: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副主任劉修文透露,中央預算中包括黨務部門的預算,部門預算都應當依法公開。不過記者發現,在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時,公開的中央黨務部門只是鳳毛麟角。如何能夠促使更多中央黨務部門公開部門預、決算?
葉青:黨務部門預算公開需要至少3年左右的等待。普通百姓可能更關心治安經費、反腐敗經費,以及黨務部門的經費預算等,如統戰部、組織部等部門的預算,到底我國的統戰成本是多少;這些部門的人均經費與政府機關的人均經費有什麼區別;公車經費、招待費用、出國經費是多少等。但在反腐敗力度加大的過程中,紀委辦案經費增加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社會凈化的成本。
京華時報:同樣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劉修文還表示,預算審計中屢審屢犯的問題一直存在。為解決預算審計中屢審屢犯的問題,包括預算編制、執行和審計,還要進行哪些改革?在審計風暴後,是否需要再颳起審計整改的風暴?
葉青:審計發現問題,在人大公佈問題,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糾錯”。正如法院審判容易、執行困難一樣,審計也是糾正難。一方面,財政收支規模越來越大,審計任務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審計出來的問題也容易一犯再犯。建議人大、政協、審計要提前介入,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就要避免一些問題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