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回應“3月份CPI數據與老百姓感受不一致”
國際在線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1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2016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經濟日報的記者:
前兩天統計局發了3月份CPI數據,從數據上看,3月份CPI環比下降0.4%,豬肉價格下降1.3%,這跟老百姓的感受很不一致,請問怎麼看這種不一致。
盛來運:
謝謝你的提問,你講的這個現象我也有關注,尤其在1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CPI以後,一些網民感覺數據跟預期相比有點低,尤其是豬肉價格環比下降1.3%。3月下旬或者是這段時間的豬肉價格還在繼續上漲,絕對水準創出了新高,大家覺得不理解。
首先,這個數據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跟大家的感覺上有所差異,是因為觀察的時點可能不一樣。大家可能關注的是某一時點的價格變化,但我們研究價格變化不是關注一個時點,而是計算當期平均價格水準的變化。計算CPI的時候要使用一個月的平均數。每個月CPI調查員要採6次價,每5天採一次,把6次價的平均數作為一個月的平均數,2月份採一個6次價有一個平均數,3月份也一樣。從多次採價來看,豬肉價格的波動挺大,尤其春節前後這段時間。每旬國家統計局都會發佈50個大中城市的主要食品的價格情況,其中包括豬肉價格。以豬肉後臀尖價格來看,2月上旬,因為還在春節期間,豬肉後臀尖的價格每公斤31.16元/公斤,中旬下降到30.89元,下旬29.97元,這是2月份三旬的價格變化,全月的平均價是30.67元,這是2月份豬肉後臀尖的平均價格。3月份上旬是29.79元/公斤,中旬開始漲到30.06元,下旬漲到30.90元,3月份的後兩旬豬肉價格下跌以後反彈回升,3月份平均價格是30.25元,比2月份的均價低了0.42元,環比下降1.4%,而全國豬肉環比下降1.3%。從這個角度來講兩個基本上是一致的,價格指數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
最近看到有關討論價格的一些文章,説CPI調查進行了基期輪換,因此會影響價格的總水準,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們發佈1月份數據的時候專門做過解釋。按照統計制度安排,我們每五年要對價格調查的基期進行一次輪換,今年一月份正好要實行新的輪換週期,2000年我們是第一次輪換。主要目的是使CPI調查的品種更能夠接近當前階段居民消費的結構性變化,使物價水準的反映更客觀、更實際。這次基期輪換有兩個主要變化,一是食品價格調查的籃子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按照國際原則,根據國內分類的最新標準做了一些調整。原來食品是第一大類,八大類中間的一種,現在把食品和煙酒合併成一類,原來單獨的食品降成中類,現在把原來的茶和飲料、在外飲食放到食品之外的單獨中類下面。因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這方面的消費比重越來越高,我們要單獨觀察。現在的食品範圍和原來的食品範圍實際上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原來調查的一些項目我們現在都包括了,按照原來食品口徑來講,我們現在食品權重比原來只降低了3.2個百分點。
二是在消費者籃子中增加了一些新服務,比如養老服務,還有一些家裏養的寵物的支出。大家以前覺得居住權重偏低,現在提高了2.2個百分點,還有交通和通信提高了1個百分點左右。調整的目的是更加合理地反映消費結構。由此算下來以後,對CPI的影響會此消彼漲,但是基期輪換以後對整個的價格水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詳細的測算下來以後,對CPI的環比基本沒什麼影響,對同比影響只有0.08個百分點,不會對價格的總水準産生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