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盤點:中國“十三五”將重點推進轉基因棉花和玉米産業化
原標題:《一週科技盤點》:中國“十三五”將重點推進轉基因棉花和玉米産業化 首個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空間站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雯婷):本週,中國農業部首次就農業轉基因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表示沒有調整轉基因政策 “十三五”將重點推進轉基因棉花和玉米産業化。在第四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機器人展區成為一大亮點。而在德國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則演繹著“中國力量”。令航天迷興奮的是,首個充氣式太空艙飛向國際空間站,火箭第一級推進器歷史性回收,人類離宇宙旅行又近了一步。
13日,中國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轉基因政策沒有調整,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確保安全、依法管理。
廖西元介紹,眾多國際專業機構對轉基因産品的安全性已有權威結論——通過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産品都是安全的,等同於傳統食品。當前,中國的基因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專利總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已培育出一批抗蟲水稻、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新體系,育成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147個。減少農藥使用40萬噸,增收節支社會經濟效益450億元。同時中國還佈局建設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檢測監測技術平臺,完全有能力確保轉基因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安全。
未來,中國將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和食用的順序推廣轉基因技術,即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發展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發展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口糧作物。廖西元透露,“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重點推進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的産業化。“一是以核心技術為主的搶佔科技制高點戰略,就是要瞄準國際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育種價值’的新基因。二是以經濟作物和原料作物為主的産業化戰略,加強棉花、玉米品種研發力度,推進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等重大産品的産業化進程。三是以口糧作物為主的技術儲備戰略,要保持抗蟲水稻、抗旱小麥等糧食作物轉基因品種的研發力度,保持轉基因水稻新品種研發的國際領先地位。”
在日前閉幕的第四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機器人展區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眾多機器人企業攜最新産品亮相,服務機器人展館還集中展示了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人工智能、無人機、智慧硬體及可穿戴設備。深圳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帶來了在猴年春晚跳舞的阿爾法一代機器人,還展出了即將發佈的阿爾法二代。展臺工作人員李超介紹:“這個是我們完全自主研發的産品,從機器人最核心的部件,到舵機到外觀設計,到軟體著作權,都是我們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産品,阿拉法第二代是我們定位的家庭服務機器人,我們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去聊天。去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實現智慧聊天,智慧對話,以及智慧家居的控制和管理,還有健康管理等,可以基於這個機器人開發的系統,來開發更多的APP,來實現更多功能的延展性。”
近年來,全球機器人需求保持較快增長,據預測,2019年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350億美元,未來3年內,資源開發、醫療健康、交通運輸等將佔據機器人消費的主導地位。根據《中國製造2025》,中國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製造列為未來5到10年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而隨著《機器人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出臺,我國的機器人産業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德國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是全球頂級工程機械展之一,每三年舉行一屆,匯集了世界範圍內建築機械及工程車輛等領域的龍頭企業。今年的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展目前正在慕尼黑新商務會展中心舉行,共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3400家企業參展。而中國以346家企業的參展數量,居外國企業參展數量榜的第二位。中國一家機械製造企業本次展出了全球首發的3款最新裝載機,這些裝載機完全符合歐洲標準,按照最新節能環保指標生産,對中國製造商來説可謂是一項重大突破。在該企業展臺問詢的德國參觀者霍希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機器符合歐洲標準非常好,因為這意味著機器製造得非常精細,購買是沒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是售後服務,中國的機器很難在歐洲找到服務站。所以我擔心,機器故障後的維修問題。”
據了解,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為計劃開發國際市場的工礦機企業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已經成為全球機械行業重要的生力軍。
“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獵鷹9號火箭升空!今天的科學,明天的外太空探索!”
不久前,首個充氣式太空艙搭載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被認為是人類外太空探索進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這個充氣式太空艙抵達空間站後,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入住這樣的太空旅館將從幻想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