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常州毒地建校調查:疑為土壤修復施工不當所致

2016-04-19 08:57:53|來源:央廣網|編輯:李邵鵬

  常州毒地建校調查:疑為土壤修復施工不當所致

  常外家長提供的統計圖

  原標題:常州毒地建校調查:疑為土壤修復工程滯後 施工不當所致

  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記者吳喆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自搬入新址後,數百名學生身體出現異常,極個別學生甚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有關部門昨天對此作出回應,稱該校空氣品質達標,附近原化工企業沒有發現大規模填埋危廢。據悉,環保部、江蘇省政府已經介入調查,教育部也對學校污染問題啟動教育重大突發事件專項督導。

  常州市政府昨天發出一份情況説明,多次用“達標”,來描述校園室內空氣、土壤、地下水等環境監測指標,而把部分學生身體出現異常的原因,歸咎於附近化工企業原址的修復調整工程施工操作不當,稱“2015年12月份,由於防護不當,修復過程中散發異味引發環境投訴”。

  兩份統計數據差距甚大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的一位15歲女生的彩超診斷報告單上,清晰的寫著“甲狀腺右葉結節”、“雙側頸部淋巴結腫大”,日期是2016年3月6日。這樣的體檢報告,對於常外的學生來説,只是幾百份之一而已。該校二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説,學校從去年9月搬到新址,12月開始,集中出現了學生的不良反應。有家長稱,搬過去之後,很多孩子出現了頭上有紅疹,脫皮,鼻塞、咳嗽、流鼻血等症狀。接孩子的時候也能聞到惡臭的味道。

  多位學生家長帶著孩子去在常州、無錫、南京、上海等地體檢,並自發做了一份統計表,顯示641名學生中,體檢異常人數為493人,佔比76.9%。而“異常”的項目包括“甲狀腺結節”262例、“淋巴腫大或結節”194例、“血液其他指標異常”90例等。以常外81班的統計為例,有約77%的學生體檢指標異常:

  昨天公佈的一份來自常州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全市8家醫院共接診常外學生就診及體檢597人,檢查指標異常僅有133人,比例佔約22%。

  部分家長對這一數據並不認可,他們表示,在統計數據無法體現的還有:紅疹、脫皮、咳嗽、頭疼、嗜睡、食欲下降等異常症狀。

  由家長統計的數據于3月11號被送到常州外國語學校董事長史品南的手中。3月18號,常州市衛計委對常外部分學生體檢異常做了説明,稱“專家組分析資料後指出,部分學生主要異常情況有:甲狀腺結節、淋巴腫大以及部分血檢、尿檢指標異常”,但對於原因分析並未指出與環境污染有關。例如以“甲狀腺結節”為例,市衛計委認為主要原因有碘攝入不足或者過多、精神壓力過大、甲狀腺器官先天性自身免疫缺陷、藥物因素等。

  常州市外國語學校校長曹慧説,學校沒有出現白血病病例,一例淋巴癌病例確診時間是去年9月28日,患者當時已經患有淋巴腫大症狀兩個月。而校方稱得知消息是在10月份。

  常外在“毒地”土壤修復工程期間搬遷

  常州市外國語學校新校址位於新北區遼河路55號,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103291)。學校北側約200米,是原常隆地塊,包括原常隆、華達、常宇三個化工廠,總面積約26.2公頃,2011年6月就已經搬遷。

  2014年3月,常州市經立項決定“正式實施”該地塊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工程,投資預算近4億(39414.83萬元)。記者獲悉的一份新北區環保局出具的該修復工程的環評報告顯示,“三家化工企業長期從事農藥原藥及製劑、農藥中間體、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等産品的生産,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工原料,部分化工原料及其中間産品具有高毒或致癌性。場地調查結果表明,原常隆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確實污染嚴重,環境風險不可接受,必須對污染場地實施修復。”報告提到,“該地塊原有遺留的工業固廢約3475t”。

  常州市環科院院長徐圃青昨天解釋説,該工程主要是針對商業用地的功能進行修復,採取的方法是將污染土壤挖出,再運到水泥廠進行異位修復,但是2014年,水泥行情不好,水泥廠開工不足,導致原定修復工期嚴重拖後。

  根據徐圃青的介紹,原計劃2015年上半年就應該完成修復工程,只完成兩期目標工程的一半。如果修復如期完成,就能避免這次學生身體的異常反應。然而,恰恰是學校搬遷後的三個月後,2015年12月中旬,對於污染土壤的開挖終於造成了明顯影響。

  據了解,該工程施工單位是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常外校長曹慧説,學生集中出現身體異常的時間點和這次土壤修復過程中散發強烈異味的時間點吻合,都在12月以後。校方與和新北區聯繫得知,異味的原因在於新北區在進行土壤修復工程。

  常州市回應稱:“2015年12月份,由於防護不當,修復過程中散發異味引發環境投訴”。

  事情發生以後,常州市和新北區迅速採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置,按照 “三公開一監督”原則,組織實施該地塊修復調整工程,並採取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環境風險,在原常隆地塊沒有發現大規模填埋危廢。2月15日,原常隆地塊土壤修復調整工程通過驗收,專家組作出結論:工程已達到預期環保治理效果,空氣品質監測完全達標。但學生的健康已經受損,家長的質疑仍未平息,誰來修復他們的損失?

  常州市環科院院長徐圃青表示,學校內的空氣、土壤、地下水的監測結果已經達標。就學校是否會再次搬遷的問題,常外校長曹慧説,她尊重科學數據。

  校長曹慧稱,學校搬遷到原化工廠附近,是學校、教育部門、區政府論證之後決定的。實際上,常外新校區的選址也收到了常州市、新北區領導的重視,原本學校附近的“毒地”修復後要進行商業開發。家長們認為,這次搬遷也有商業考量。

  有家長在採訪中表示,常州外國語學校是整個常州最好的學校,學校的搬遷會帶來周邊的地價,物價。“政府肯定有這方面考量,所以在沒有環評報告的時候就動工了。”

  2011年8月21日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新北校區舉行奠基儀式,比環評批復時間整整提前了7個多月。土壤修復工程的環評批復,比決定實施晚了6個月。

  常外新北校區新建工程項目的環評報告裏,第33頁明確指出,“常隆(華達、常宇)地塊開展場地修復後,會産生一定的空氣污染,常州市外國語學校(江蘇省高級中學)如果在原常隆地塊修復驗收完成前投入使用,必須注意原常隆地塊修復産生的污染對在校學生的影響”。

  白紙黑字的環評報告,最終成為決策的點綴,而並未引起重視。多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簡直是“冒著生命危險”在上學。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