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政治經濟危機形成“壞循環”
巴西眾議院昨日通過彈劾總統羅塞夫的決議,議案接下來將被遞交參議院最終表決。從10年前的金磚“明星”到當前的政治經濟危機,巴西墜落的速度之快出人意料。目前來看,巴西政治趨穩、經濟回溫的支撐點短期內很難恢復。
毫無疑問,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是巴西經濟陷入衰退的重要原因。過去10年來初級産品市場繁榮加劇了巴西的“去工業化”,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足,而當初級産品價格下降時,巴西經濟增長立即失去足夠支撐。同時,外貿下滑、通脹壓迫利率上行等因素使得本顯不足的投資能力更受制約。國有企業在巴西國內投資中舉足輕重,但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涉及一批大型國企,更是導致公共投資基本陷於停頓。
儘管巴西存在制約經濟轉型的諸多客觀因素,但羅塞夫政府未能利用之前較好的經濟環境引導産業結構和經濟制度有效轉型,不能不説是一種治理失敗。羅塞夫之所以能在2010年當選並在2014年連任,根本原因在於前任總統盧拉執政時期在社會治理方面的高效。通過一系列社會政策,巴西創造了世界上的“減貧神話”,培育了一大批新興中産階級,國內需求增量對經濟增長形成有效支撐。但遺憾的是,巴西政府接下來沒能因勢實施社會政策轉型,仍然堅持以“現金扶貧”為主線的社會政策。結果在缺乏經濟高增長的情況下,羅塞夫政府的“治理秘方”開始失靈。隨著失業率上升,新興中産階級不僅存在“返貧”風險,還得為政府的扶貧政策買單,這直接導致中産階級“反水”羅塞夫政府的局面。2013年以來,中産階級成為反政府抗議活動的主力便充分説明瞭這一點。
這些因素的累積很快便在政治層面得到體現。民主運動黨退出執政聯盟和副總統特梅爾的“倒戈”暴露出羅塞夫在協調盟黨利益方面能力不足,執政聯盟的“碎片化”甚至成為政局惡化的關鍵所在。另外,羅塞夫領導的勞工黨內部分化嚴重、面臨嚴重腐敗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該黨聲譽。儘管目前尚未發現羅塞夫直接涉腐的證據,但在勞工黨大批涉腐、經濟社會危機加劇的局面下,抗議民眾已將“勞工黨下臺”的要求直接簡化成了“羅塞夫下臺”。
巴西國內的混亂很可能會影響它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國際多邊機制中的積極作用,進而給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帶來消極影響。最值得擔憂的是,當前巴西這場政治經濟危機還看不到盡頭,不管羅塞夫最後是否遭到彈劾,巴西政治生態都有可能進入一個相當長的“重置”階段,這將大大限制巴西應對當下經濟危機的效率。就此而言,巴西的政治亂局與經濟危機已經形成一個“壞循環”。儘管兩者之間互為前提,但政治穩定問題對巴西而言顯然更為緊迫。(周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