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子女參加自主招生不能諱莫如深
安徽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處長袁文、原調研員喻遠寶涉嫌受賄犯罪被立案偵查,並被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媒體通過知情人士了解到,袁文的兒子在推薦報考北京大學的過程中曾被人舉報。
這是一個“馬後炮”式的報道。對於自主招生中的權勢交易,尤其是當地官員利用職權為子女謀取利益的行為,媒體應該在當時就進行報道,如果只是在官員落馬之後舊事重提,無疑削弱了輿論監督的力度和價值。
促進我國自主招生規範、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強信息公開的力度,公開所有公職人員子女參加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的信息。另一方面,則需要輿論監督發力——大學自主辦學和輿論監督的關係是,大學有自主辦學權,但輿論應該從公共利益出發,監督學校依法用好自主權。
北京大學推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已于去年叫停,但從安徽省教育廳官員子女推薦報考北大被舉報一事,不妨來認真反思我國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從2003年開始試點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一直被權勢交易陰影籠罩,輿論普遍擔憂,行政治校的大學,會用招生權去做交易,而有權有勢者很容易利用權勢,讓自己的子女走通自主招生這一“特權”通道。很顯然,回應質疑,消除社會的擔憂,就必須推進學校治理改革,在自主招生時,公開所有不涉及學生隱私的信息,以及當地官員子女的升學就業情況,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據報道,2012年1月6日,北京大學對外公佈了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學生初審合格名單,並公示了各個中學的推薦程式。令人意外的是,合肥六中推薦的學生沒有出現在這份公示名單中,一切顯得神神秘秘、諱莫如深。在此期間,有人在網上爆料,合肥六中推薦的這名學生是個官家子弟,其家長在教育廳某處任職。網友在論壇中還向北大校長以及招生辦發了一封公開信,詳細描述了合肥六中北大推薦事件的內幕。信中還稱,該名學生的獲獎論文與安農大某教授的一項課題名稱基本相同,該項課題是省教育廳的項目,某教授正是該名學生的姨媽。也許是網友的爆料發揮了作用,導致這名學生最終沒有入圍,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北大沒有公佈落選原因?為何當時沒有媒體介入報道?媒體有什麼忌諱?
其實,對於官員子女獲得自主招生機會,公開是最好的保護各方權利的辦法。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很容易對官員子女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産生懷疑,但是,如果公開的信息顯示,這名官家子弟各方面確實優秀,經得起挑選,那就可以消除質疑,也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反之,面對質疑卻不公開信息,就會被認為這其中有貓膩,就連本身有條件入圍的官員子女也遭遇質疑;對於官員子女來説,如果他本人真正優秀,完全具備自主招生的資格條件,當然不能因其是官員子女的身份而否定其能力和素質,公開信息也是為官員子女正名。
輿論監督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自主招生走向公開透明。但遺憾的是,在過去幾年中,輿論對各地官員子女的求學情況的監督卻很不夠,結果導致自主招生在公眾的抱怨聲中,路越走越窄。像這起事件,由於北大校長實名推薦的名額很少,當地媒體稍微調查,就會知道這名學生的情況,按照目前北大的解釋,這名學生沒有通過審核,是因為其沒有達到北大推薦生基本條件,在校成績理科排名200 位左右,未達到基礎學業成績排在全年級前5%以內的要求,那這表明學校並沒有按條件推薦學生。這就需要媒體挖出背後的原因——如果有媒體的及時監督在,自主招生的權勢交易空間也就不可能那麼大。
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還在繼續推行,信息公開是樹立自主招生公信力的基礎。在自主招生以及專門為貧困地區農村生提供的農村生專項計劃招生中(這一專項計劃近年來也被一些有權有勢者盯上運作,侵佔貧困地區農村生的權利),應該公佈各地官員子女參加自主招生(專項計劃)的情況,媒體也應該把監督自主招生公開透明的關注點集中在監督官員子女上,當權力不能再侵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就能獲得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
以此類推,不獨自主招生,在城市就近劃片入學政策實施中,也應該公開官員子女就近入學情況,只有官員子女都實行就近入學,那才能遏制權力擇校,以及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冰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