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有話語權,城市就有話語權
杭州這兩年在媒體上獲得的關注度,可以媲美深圳。
你看,這座城市自古就是旅遊名城,風景秀麗、令人嚮往,現在又成了明星經濟城市,娃哈哈、吉利、農夫山泉、萬向不在話下,尤其是還冒出了阿裡巴巴這個超級大寶貝。在全國媒體言必稱“新經濟”的大背景下,杭州不火都難。
成績好,自然就有話語權。這座城市裏坐著馬雲、宗慶後、李書福、吳曉波等大腦袋,他們個個能説會道、善於造勢,隨便講一句話就可能上新聞頭條,隨便做一個事情都會冠以“中國”的名義。作為浙商大本營的杭州,最不缺的是鎂光燈。
不僅如此,杭州馬上要辦這個星球上最頂級的大咖秀——G20峰會,過幾年還要辦亞運會。大哥光榮,小弟也跟著沾光,隔壁嘉興還辦起了全球互聯網大會,與南邊深圳的IT領袖峰會,遙相呼應,煮酒論英雄。
翻開杭州的經濟數據,除了GDP等總量數據仍然處在二線城市行列,其他很多數據都有一線城市的范兒。比如富豪排行榜,定居在杭州的富豪數量一般總能進到前五名,有時甚至能進到前三名,讓京滬都不敢小覷;而在一些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上,杭州上榜的民企數量甚至能排到第一名。
再比如,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家,僅次於北上深三個全國性金融中心,相當於廣州的兩倍;另一個常用於衡量民間金融活力的標準是私募基金數量,杭州的私募基金數量,也高於廣州,僅次於北上深三個城市。
不過,漂亮的數據,並不能掩蓋杭州其實是一個偏科生。作為一個區域型中心城市,杭州對國企、外企的吸引力就乏善可陳了。換句話説,一談到國資與外資,杭州不過是一個平庸的省會城市,但一談到民營經濟,杭州就是一個光芒四射的明星城市。
這個現象,值得玩味。10年前的中國,民營經濟基本是沒有地位和話語權可言的,往往被看作是“小打小鬧”的插曲,國企與外企才是撐起城市經濟的頂梁柱。但是10年後的今天,情況好像反了過來,外企開始大規模産業轉移,國企則陷入産能過剩的困境,民企則表現出極強的抗擊打能力、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在經濟活力與話語權上,早已不是10年前的吳下阿蒙了。
今天的中國,凡是民營經濟強的城市,其經濟表現力普遍都不錯,比如深圳、杭州。凡是民營經濟差的城市,其轉型難度普遍比較大,比如華北與東三省的部分城市。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最繁榮、最活躍的省份,其省會杭州自然有著民營經濟之都的美譽。
所以,杭州的崛起,其實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崛起。民營經濟有話語權,杭州就有話語權。隨著中國經濟逐步進入新常態,民營經濟的話語權還會進一步加大,這對所有以民營經濟為支柱的城市都是利好。
杭州的成功,也給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那就是:民營經濟不僅有利於藏富於民,也有利於政府的增收,以及整座城市的轉型升級。比如,深圳、杭州這兩年的財政收入增速都很漂亮。(孫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