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常州"毒地"引關注 我們身邊是否也有潛伏的"毒地"?

2016-04-21 16:38:3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綜合消息:連日來,由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集體體檢異常引發的“毒地”事件備受輿論關注,家長自發統計的學生體檢異常人數不斷上升,“毒地”事件持續發酵,讓人們也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就生活在潛伏的“毒地”旁邊。

圖片默認標題

  家長自發統計學生體檢異常達561人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生家長自發統計的學生體檢數據又有更新,截至2016年4月20日,已收到683個學生的體檢報告,其中體檢數據有異常的561人,體檢異常佔體檢人數82%,這與常州市衛計委此前公佈的133人體檢異常的數據差距較大。

  家長自費50萬檢出學校地下水污染

  此前,學生家長還自掏腰包籌集了50余萬元,委託上海實樸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學校地下水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2016年3月24日至26日,該檢測機構對常州外國語學校校內地塊的6個點位地下水進行取樣,檢出二氯乙烷等6種有機污染物。目前該檢測報告已由學生家長轉交環保部和江蘇省聯合調查組以及常州市環保局。

  家長:希望學校搬遷過渡

  “小孩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過年前我家小孩也查出來有甲狀腺結節。我們一直要求搬遷過渡,治理好了再回來。”一位學生家長表示,“現在實在是沒辦法。如果這學期解決不了,我們也打算轉學,現在只允許轉到相應學區。教育品質可能差點,但是我們家長認為孩子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多位家長也都表示了同樣的擔心,希望學校能搬遷過渡一下。

圖片默認標題

  “毒地”風波裏,學校有何底氣無愧於心?

  常州外國語學校國際部在被媒體曝光後,向家長和師生發佈了一封公開信稱“媒體並非真理,我們無愧於心”。在一起沸沸颺颺的公共事件中,什麼才是真正客觀與理性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問心無愧”?最好的方法,從來不是反駁與否定,而是展示出更多的事實。目前,常州官方和涉事校方的説法與媒體調查結果仍有些出入,這有待調查組廓清,但未批先建、學生身體異常等問題不容回避。

圖片默認標題

  常外“毒地”修復兩大問題:未如期完工,未按方案操作

  問題一:沒有如期完工。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廠地塊修復工程方為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而作為相關地塊土壤修復工程方案的設計指導單位,常州市環科院原本預設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復,但由於接收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水泥企業不能正常生産,修復沒有明確時間,相關部門並未就這一變化做相應預案。

  問題二:沒有按方案操作。常州市環科院院長徐圃青説,在修復的過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應按照相關部門出具的方案進行封閉操作,結果卻露天作業,相關環境風險沒有把控。常州黑牡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李飛承認,他們並沒有採取鋼結構封閉措施,只蓋了薄膜。

圖片默認標題

  土壤修復案例:杭州花費千萬造巨型大棚為土壤“消毒”

  2014年5月13日,在杭州新風路上,杭州某環保公司搭建了一頂大2萬平方米,高36米的超級帳篷,用來覆蓋重度污染毒土壤,覆蓋面積有三個標準足球場這麼大。據附近居民介紹,這裡原為杭州農藥廠,農藥廠毒土壤共有5萬平方米,刺鼻的農藥味嚴重困擾著附近的居民。這頂超級帳篷採用了軍工的設計和施工,造價近2000萬元,這還不包括後期的運營費用及人力成本。由於採用的是國內外最先進成熟的修復技術,整個治理費用超過1億元。

圖片默認標題

  全國多地存化工污染地,可能産生急性健康風險

  在全國各地,隨著産業結構升級、城區規劃調整,不少城市老化工廠搬遷新址,留下不少廢棄“毒地”。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2014年4月聯合發佈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披露,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化工、礦業、冶金等行業的工業廢棄地是受污染典型地塊之一。在調查的81塊工業廢棄地的775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佔34.9%。

  常州“毒地事件”後,來次全國拉網排查如何?

  江蘇作為化工大省,類似事件近兩年並不鮮見。魚塘內長出變形魚、養豬場“地下藏毒”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如果我們把目光放更長遠一些,類似事件,在不同地域也同樣上演。媒體曾報道過武漢、廣州等地曾出現“毒地”上建經濟適用房的現象。常州“毒地事件”給我們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對於監管部門來説,是否可以來次全國拉網排查,把類似常州的隱患主動發現、主動化解,以免害情出現後再亡羊補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