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日本還會是幫助中國發展的正能量嗎?

2016-04-22 10:48:52|來源:環球網|編輯:梁生文

  469萬中國遊客,在日消費額1.4萬億日元(約合800億元人民幣),拉動日本經濟近0.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化成日本媒體的一個新詞——“爆買”。一位大阪媒體人士如此評價:“以前他們進商店會説,除了這個、那個要,別的不要;現在他們説,除了這個、那個不要,其他全要!”朝日放送會社報道局長大島尚先生在與我們交流時首先表示,雖然有時酒店會住滿中國遊客,給報社的商務活動帶來不便,但還是要對中國遊客的增多表示感謝,“他們給日本經濟增色不少”。

  中國遊客還會持續增加嗎?全日空的董事長伊東先生告訴我們這樣一組數據,去年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達2000萬人次,差不多四個人中有一個中國人。日本政府的新目標是,到2020年奧運會,吸引外國遊客4000萬人次,希望中國遊客仍保持在25%,也就是要比現在翻一番,達到1000萬人次。

  在久居日本的林先生看來,這是安倍政府的一個明智之舉。放寬中國人簽證,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有機會到日本來看一看,多買一些日本貨,這在日本的對外史上和中日兩國交往史上都是從未有過的。日本收穫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是政治利益,持續下去,將會有幾千萬人有機會到日本一遊,最終這很可能會改變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日本形象。

  但是,與中國赴日遊客的急劇增加相比較,到中國的日本人數量卻沒什麼變化,去年大約為保持260萬人次,與前兩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中日貿易額開始下降,2015年下滑到了2786億美元,與2758億美元的中韓貿易額已相差不大。未來韓國極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日關係顯然已經從政治關係冷凍的“單冷”進入了政治與經濟關係的“雙冷”。

  與久居日本的華裔人士交談,他們大都認為,日企對華看法急劇負面化與3年前的釣魚臺事件相關。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佈“國有化”釣魚島,造成中日關係惡化,激起中國各地民眾的強烈抗議。在長沙、青島等地,抗議活動失控,出現了打砸搶燒日資商店和工廠的現象。

  一位長期研究中日關係的人士告訴筆者,有兩家日企被燒或被破壞讓日本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是松下在青島開發區的工廠。松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日企之一,也是松下幸之助先生按照鄧小平先生的要求做出的安排,成為用先進技術支持中國發展的典型案例。另一個是永旺超市。永旺集團的老闆支持中國環保,長年在北京長城和青島近郊等地開展植樹活動。汶川地震發生後,永旺集團是向中國捐款最多的日企。

  破壞日企的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但後遺症卻一直在延續。它與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投資門檻增高並列為三大影響日本對華投資的因素。2014年,日本對華投資減少38.8%;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再度下降29%。

  無論是從中日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來看,還是從中日經濟的互補性來看,這都是不正常的。在所有發達國家中,日本對華技術貿易最多,今天中國製造中的很多技術也都是從日本學來的。有位華裔人士不無擔憂地説,長期下去,中日“經冷”的獲利者恐怕只有那個在遠方進行離岸操控的國家了。

  中日關係向前推進的希望在哪?這次訪問中,我們了解到,雖然日本人多對中國持有負面看法,但有7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重要。中國國際臺的記者張暉用自己的數據説明瞭這種關切的程度。去年閱兵式,國際臺與日方聯合直播,點擊率高達1.4億次。今年兩會期間,對李克強總理報告的直播又達到了1.6億的點擊量。

  中國人對日本話題的關注度也同樣很高。就在我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環球網副總編輯石丁發來了一個數據,專為這次中國媒體人士訪日團開設的微博公號——#日本微報#的點擊量已經上億!

  在與日本媒體的對話交流中,雙方都沒有回避問題,但也提出了一些合作的可能。朝日電視臺外報部記者橋岡可繪建議,雙方媒體應當更多地挖掘中國遊客“爆買”背後的故事。日本受眾很羨慕中國人的購買力。“爆買”背後的故事有經濟的,也有文化的,比如中國人重視人脈關係,來日本一趟總會帶些東西回去送給親朋好友,也會受他們之托帶很多東西回去。

  日本時事社外信部記者北條稔則認為,日本的動漫有1.5萬億日元的市場,卡拉OK市場僅有4000億日元,酒店業為1.5萬億日元,報業1.8萬億日元,電視則有4萬億。相對而言,動漫與中國合作的潛力很大。如果中日聯手,一定會使動漫市場有更大發展。

  在與日方的交談中,大家都常常用“搬不開的鄰居”來形容雙方的關係,既然搬不開,那就只能交流、合作。正如一位中國外交官所言,在所有的雙邊關係中,中日關係無疑最複雜、最敏感,任務也最艱巨。中日關係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力與戰略引導力。中國如今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經濟總量第二大的國家,具備了重塑中日關係的優勢和能量。怎樣才能使中日關係最大程度地成為中國發展的正能量,化為我們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動力,是認識和把握中日關係的一個重要問題。(丁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